| 
  |  
  |  |||||||||||||||||||||||

目录 总序  /1 前言  /10 1 我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与意义  /1   1.1 时代变迁呼唤主体功能区规划  /1     1.1.1 国际区域规划理念的转变  /1     1.1.2 大都市发展和规划理念的转变  /2     1.1.3 生态文明理念对区域规划影响加深  /2     1.1.4 国内区域发展矛盾凸显  /2     1.1.5 构建新的区域规划体系刻不容缓  /3     1.1.6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  /3   1.2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意义重大  /4     1.2.1 主体功能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亟须完善  /4     1.2.2 生态文明建设对区域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4     1.2.3 全球化背景下大都市地位的加强  /5     1.2.4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空间规划的试金石  /5 2 区域及区域规划  /7   2.1 区域的概念及属性转变  /7     2.1.1 区域概念  /7     2.1.2 区域属性  /7   2.2 区域规划与空间规划  /8     2.2.1 区域规划  /8     2.2.2 空间规划  /8   2.3 主体功能区规划  /10     2.3.1 主体功能区的定义和内涵  /10     2.3.2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义和内涵特征  /11     2.3.3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13     2.3.4 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规划面临的问题  /14   2.4 大都市的界定及特征  /16     2.4.1 大都市的概念和范围界定  /16     2.4.2 我国大都市发展的一些问题  /17 3 国外区域规划实践与经验借鉴  /20   3.1 西方区域规划演变  /20     3.1.1 西方区域规划发展及研究演变  /20     3.1.2 西方区域规划研究的理论流派  /26     3.1.3 当代西方空间规划的新理念  /33     3.1.4 西方区域规划实践与研究转变  /35   3.2 以区域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欧盟共同区域政策  /39     3.2.1 背景及目标  /39     3.2.2 空间发展的方针  /39     3.2.3 主要的区域政策  /39     3.2.4 欧盟区域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借鉴  /41   3.3 体系完善的德国空间规划  /43     3.3.1 德国空间规划的概念及分类  /43     3.3.2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构成  /43     3.3.3 德国空间规划的特点及启示  /45   3.4 集聚效益显著的日本国土规划  /46     3.4.1 日本的六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46     3.4.2 日本国土规划的特点及启示  /50   3.5 大区规划同国土规划结合的法国区域规划  /51     3.5.1 法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  /52     3.5.2 法国区域规划的特点及启示  /53   3.6 国外区域规划发展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示  /54     3.6.1 区域(空间)规划的立法  /55     3.6.2 区域规划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目标导向  /55     3.6.3 区域规划的委员会制度  /56     3.6.4 缩小区域差距在区域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56 4 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基础  /58   4.1 中国区域规划的研究基础  /58     4.1.1 国外区域规划的特点和经验  /58     4.1.2 区域规划概念及目标的研究  /59     4.1.3 区域规划的内容及编制方法的研究  /59     4.1.4 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研究  /60     4.1.5 研究小结  /63   4.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64     4.2.1 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及演变  /65     4.2.2 空间结构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66   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66     4.3.1 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概念  /66     4.3.2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  /68     4.3.3 可持续发展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72   4.4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73     4.4.1 成本学说  /73     4.4.2 要素禀赋学说  /74     4.4.3 新贸易理论  /75     4.4.4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76     4.4.5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76   4.5 区域管治理论  /77     4.5.1 管治的内涵及定义  /77     4.5.2 区域管治的研究进展  /78     4.5.3 区域管治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79 5 中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  /81   5.1 计划经济时期的区域规划波动阶段(1949—1978年)  /81     5.1.1 两大经济地带(内地、沿海)时期  /82     5.1.2 三大经济地带(“一线、二线、三线”)时期  /82   5.2 改革开放后的国土开发规划尝试阶段(1979—1995年)  /83     5.2.1 以均衡发展为主的大经济区规划和国土规划蓬勃发展时期  /83     5.2.2 以非均衡发展为主的城镇体系规划时期  /84   5.3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形成与都市区规划时期(1999—2004年)  /85     5.3.1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形成时期  /85     5.3.2 都市区规划时期  /88   5.4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启动阶段(2005年至今)  /88   5.5 区域规划视角和内容的转变  /90     5.5.1 区域规划关注对象的转变  /90     5.5.2 区域规划尺度标准的转变  /91     5.5.3 区域规划视角的转变  /91     5.5.4 区域治理方式的转变  /92   5.6 我国区域规划尚待解决的问题  /92     5.6.1 立法滞后  /92     5.6.2 过于偏重发展规划  /92     5.6.3 各空间规划定位不清  / 93     5.6.4 区域规划弹性不足  /93 6 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  /94   6.1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定义及特征  /94     6.1.1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定义  /94     6.1.2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  /94   6.2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顶层设计思想  /96   6.3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他各类空间规划的关系  /97     6.3.1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97     6.3.2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98     6.3.3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空间规划系统的关系  /99   6.4 新型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  /101     6.4.1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行政管理体系  /102     6.4.2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流程  /103     6.4.3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的政策调控和管治  /103 7 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构建  /108   7.1 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  /108   7.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10     7.2.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10     7.2.2 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12     7.2.3 SCOPE和UNEP合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12     7.2.4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组提出的指标体系  /112   7.3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14     7.3.1 指导思想  /114     7.3.2 构建原则  /114     7.3.3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思路  /114   7.4 指标体系构建  /116     7.4.1 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  /116     7.4.2 经济社会发展状态指标体系  /118     7.4.3 大都市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  /118 8 上海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与流程  /120   8.1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   120     8.1.1 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不均衡  /121     8.1.2 城市开发强度高,建设用地需求大  /121     8.1.3 国土开发粗放,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121     8.1.4 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未来发展压力大  /121   8.2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流程  /122     8.2.1 上海主体功能区规划步骤  /122     8.2.2 数据来源  /123     8.2.3 指标体系构建  /124     8.2.4 计算方法  /125 9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要素分析与综合评价  /127   9.1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单要素分析  /127     9.1.1 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  /127     9.1.2 可利用水资源评价  /129     9.1.3 环境容量评价  /130     9.1.4 生态脆弱性评价  /134     9.1.5 生态重要性评价  /136     9.1.6 人口集聚度评价  /139     9.1.7 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141     9.1.8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157   9.2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综合评价与划分  /159     9.2.1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综合评价  /159     9.2.2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划分  /161 10 上海大都市主体功能区定位与治理策略  /164   10.1 上海大都市功能优化区发展方向与治理策略  /164     10.1.1 功能定位  /164     10.1.2 发展方向  /165     10.1.3 主要措施  /165   10.2 上海大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方向和治理策略  /165     10.2.1 功能定位  /166     10.2.2 发展方向  /166     10.2.3 主要措施/167   10.3 上海大都市功能协调区发展方向和治理策略  /167     10.3.1 功能定位  /168     10.3.2 发展方向  /168     10.3.3 主要措施  /168   10.4 上海大都市生态发展区发展方向和治理策略  /169     10.4.1 功能定位  /170     10.4.2 发展方向  /170     10.4.3 主要措施  /170   10.5 上海大都市生态服务区功能定位与地域类型  /171     10.5.1 功能定位  /172     10.5.2 发展方向  /172     10.5.3 主要措施  /172 参考文献  /173 图片来源  /187 表格来源  /188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