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录 总序 再版前言 0 导论  /1   0.1 研究背景  /1   0.2 研究意义  /5   0.3 概念界定  /6     0.3.1 跨河城市  /6     0.3.2 城市形态  /8   0.4 研究方法和总体框架  /8 1 城市跨河形态的生成机制和演进特征  /11   1.1 城市跨河形态的生成机制  /11     1.1.1 经济发展动力  /11     1.1.2 自然地理条件  /15     1.1.3 科学技术支持  /20     1.1.4 社会文化因素  /21   1.2 城市跨河形态的演进特征  /24     1.2.1 阶段特征  /24     1.2.2 模式特征  /38   本章小结  /48 2 跨河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及其变迁  /49   2.1 河流在跨河城市中的主导作用  /49     2.1.1 河流与城市兴衰  /49     2.1.2 河流与城市安全  /50     2.1.3 河流与城市布局  /50     2.1.4 河流与城市交通  /52     2.1.5 河流与城市景观  /53     2.1.6 河流与城市生态  /54     2.1.7 河流与城市文化  /56   2.2 河流属性对跨河城市的影响  /57     2.2.1 水体特性  /57     2.2.2 河流宽度  /60     2.2.3 河流形态  /63     2.2.4 航运条件  /68   2.3 跨河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变迁  /69     2.3.1 社会进步促进河流角色转换  /70     2.3.2 城市建设引发城河生态变迁  /71     2.3.3 理念转变决定人河关系演进  /73   本章小结  /76 3 我国城市跨河发展现状  /77   3.1 进入大规模跨河发展时期  /77     3.1.1 城市用地拓展产生巨大动力  /77     3.1.2 跨河交通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82     3.1.3 航运开发利于突破大河障碍  /85   3.2 城市跨河形态面临的问题  /86     3.2.1 城河关系脱节  /87     3.2.2 两岸缺乏关联  /88     3.2.3 河流特色减弱  /89     3.2.4 专业设计独立  /91     3.2.5 生态建设薄弱  /92   本章小结  /93 4 城市总体形态与河流的互动对策  /94   4.1 强化以河主导的城市肌理  /94     4.1.1 确保河流的肌理特色  /95     4.1.2 协调城河的肌理关系  /97     4.1.3 建立顺应河流的沿岸肌理  /102   4.2 促进近河城市中心的发展  /105     4.2.1 建设利于跨河发展的近河中心  /105     4.2.2 保障近河中心作用的充分发挥  /108   4.3 建构河为骨架的开放空间  /112     4.3.1 确立水域开放空间的主导地位  /112     4.3.2 架构联结城河的开放空间网络  /116   4.4 组织凭河而成的空间视景  /122     4.4.1 构筑丰富有序的对岸景  /123     4.4.2 创造两岸和谐的纵观景  /128   本章小结  /136 5 跨河地区形态与河流的整合对策  /138   5.1 建立面向河流的跨河地区形态  /138     5.1.1 区段形态  /138     5.1.2 要素形态  /145   5.2 促成水体与城区的交融  /158     5.2.1 水位涨落与城市活动相结合  /158     5.2.2 水质改善与两岸开发相协调  /161     5.2.3 水体恢复与地区环境相和谐  /163   5.3 完善河岸与水陆的衔接  /166     5.3.1 协调防洪与亲水的矛盾  /166     5.3.2 减小堤坝与景观的冲突  /172     5.3.3 促进河岸与生态的融合  /175   5.4 推进桥梁与两岸形态的融合  /179     5.4.1 挖掘多重特性  /180     5.4.2 创造丰富形态  /182     5.4.3 复合多样功能  /188     5.4.4 满足人车需求  /192     5.4.5 与环境相协调  /194   5.5 重视岛屿对环境的贡献  /197     5.5.1 重视特有属性  /199     5.5.2 提高公共性  /200     5.5.3 促进生态化  /202     5.5.4 平衡开发量  /203     5.5.5 适当建设人工岛  /205   本章小结  /206 6 综合策略与实施建议 /208   6.1 城市以河取向  /208   6.2 两岸联合设计  /211   6.3 提升河流特色  /214   6.4 要素综合组织  /217   6.5 建立生态与行为复合中心  /221 参考文献  /225 图片来源  /236 表格来源  /248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