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主编的话 /1 序言 /3 前言 /6 1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2 1.2.1 国内外有关可持续住宅的研究成果 /3 1.2.2 国内外有关农村可持续住宅的研究成果 /19 1.3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42 1.3.1 有关“华北”的界定 /42 1.3.2 有关“寒冷地区”的界定 /43 1.3.3 有关“农村”的界定 /44 1.4 研究方法 /46 1.5 研究框架 /47 2 问题探查——实地调研现状剖析 /49 2.1 调研测试基本情况 /49 2.1.1 调研目的 /50 2.1.2 调研对象与时间 /50 2.1.3 调研内容 /51 2.2 农宅设计问题探析 /52 2.2.1 农宅建设规模超标 /52 2.2.2 空间设计使用不便 /52 2.2.3 建筑形式缺少美感 /57 2.2.4 缺少节能意识 /58 2.3 农宅能源利用问题探析 /63 2.3.1 太阳能利用现状 /63 2.3.2 沼气利用现状 /64 2.3.3 秸秆利用现状 /65 2.3.4 生土利用现状 /66 2.4 与农宅相关的其他问题探析 /67 2.4.1 农宅的营建方式 /67 2.4.2 农宅用能设备 /68 2.4.3 家庭人口构成 /70 2.4.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72 2.4.5 土地利用与景观环境 /74 2.5 小结 /74 3 追本探源——农宅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可持续农宅的宏观定位 /75 3.1 农宅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75 3.1.1 历史政策与未到位的农村改革 /75 3.1.2 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 /79 3.1.3 就地就业不成功 /81 3.1.4 村民对本土文化无信心 /83 3.2 农宅问题背后潜藏的深层矛盾 /84 3.2.1 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 /84 3.2.2 人地关系紧张的国情矛盾 /87 3.3 华北地区可持续农宅的宏观定位 /89 3.3.1 经济效益——创新型产业,显乘积增值效应 /89 3.3.2 社会效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91 3.3.3 生态效益——应万物顺天时的基层村落细胞 /93 3.4 小结 /95 4 功夫在宅外——创建可持续农宅的外部宏观环境 /97 4.1 行政支持 /97 4.1.1 政策倾斜,加强监管 /98 4.1.2 绿色奖罚,引导市场 /101 4.1.3 依托法律,倡导节约型消费文化 /103 4.1.4 政府示范工程引导 /105 4.2 民众参与 /105 4.2.1 挖潜本土组织资源 /106 4.2.2 “参与型”设计 /107 4.2.3 建立村民利害共同体 /109 4.3 经济可行 /111 4.3.1 多渠道筹集建房资金 /111 4.3.2 降低农宅建设成本 /115 4.3.3 赢取远期增值效益 /117 4.4 规划先导 /119 4.4.1 整治村落环境 /120 4.4.2 城乡对接,适度超前规划基础设施 /121 4.4.3 空间整复,维系自然伦理秩序 /123 4.5 小结 /123 5 开源节流——可持续农宅的能源利用 /125 5.1 开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126 5.1.1 太阳能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127 5.1.2 地热能与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 /139 5.1.3 风能与室内空气调节技术 /146 5.1.4 生物质能与秸秆沼气利用技术 /152 5.2 节流——高效用能,减少能源损失 /160 5.2.1 外墙设计 /161 5.2.2 楼地面与地下构件设计 /167 5.2.3 屋面设计 /168 5.2.4 门窗设计 /170 5.3 小结 /176 6 适居与宜居——可持续农宅的建筑与环境设计 /179 6.1 适居——可持续农宅的建筑设计 /179 6.1.1 支撑体住宅在国外的发展 /180 6.1.2 支撑体住宅在我国的发展 /182 6.1.3 可持续农宅的适应性设计手段 /186 6.2 宜居——可持续农宅的环境设计 /201 6.2.1 可持续农宅环境设计中的视觉设计 /201 6.2.2 可持续农宅环境设计的听觉设计、触觉设计和嗅觉设计 /207 6.3 小结 /212 7 结论 /213 7.1 论文研究与其他类似研究的不同 /213 7.2 论文研究成果 /214 7.2.1 住宅外部宏观环境营建 /214 7.2.2 农宅的能源利用与节能设计 /215 7.2.3 农宅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 /215 附录 /217 参考文献 /236 图片来源 /248 表格来源 /252 后记 /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