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录 1 导言 /1 1.1 图解与述说结合 /1 1.2 城市设计层次与形态相互影响 /1 1.3 城市设计的时限性 /4 1.4 中国城市设计特点 /4 1.5 城市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 /4 2 城市设计层次的区分及运用 /6 2.1 层次的重要地位 /6 2.2 设计层次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变化性 /6 2.3 层次组成 /10 2.4 典型层次举例 /10 2.5 层次的运用 /15 2.6 设计层次的“数”、“象”与“意” /15 2.7 设计层次的功能定位 /16 3 城市设计形态的组成与创作 /17 3.1 形态的性质 /17 3.2 形态的表现方式 /18 3.3 形态的选择与处理 /19 3.4 立意对塑造形态的重要性 /20 3.5 设计形态价值观 /21 3.6 设计形态与图符数理关系 /21 3.7 设计形态与社会、自然形态之间关系 /22 4 中国近现代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25 4.1 杭州西湖小瀛洲(三潭印月)设计形态前后对照分析 /25 4.2 苏州留园入口甬道形态特征 /28 4.3 苏州网师园复合式层次 /32 4.4 北京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历史进程试析 /39 4.5 浙江嘉兴烟雨楼改扩建的得失,以及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如意洲加建烟雨楼的比较 /49 4.6 北京清华大学校园百年设计成果试析 /56 4.7 北京香山碧云寺 /78 4.8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设计技巧分析 /82 4.9 上海人民广场城市设计历史发展初步评析 /102 4.10 苏州拙政园枇杷园构图 /108 4.11 北京清漪园(颐和园)园中园惠山园(谐趣园)改建前后比较 /113 4.12 国内遗存三处三岛设计比较——北京圆明园福海蓬岛瑶台、玉泉山静明园前湖三岛、苏州拙政园湖中三岛 /119 5 简要结论与探讨 /126 5.1 近现代中国城市设计里程碑历史发展 /126 5.2 选定的标准与原则 /132 5.3 中国近代(1840—1949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133 5.4 改革开放前(1949—1980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134 5.5 改革开放前期(1980—2000年)里程碑城市设计 /137 5.6 改革开放近期(2000—2011年)优秀工程设计 /148 5.7 设计启示录 /153 5.8 思考再延伸 /156 5.9 设计历史观与社会认同 /158 5.10 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160 参考文献 /161 跋 /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