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录 1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2.1 研究背景  /3     1.2.2 研究意义  /7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7     1.3.1 区域规划研究  /8     1.3.2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11     1.3.3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20     1.3.4 研究述评  /21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4     1.4.1 研究内容  /24     1.4.2 研究方法  /25     1.4.3 技术路线  /26 2 规划支持系统概述  /27   2.1 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27     2.1.1 决策的概念和类型  /27     2.1.2 决策支持系统  /28   2.2 地理信息系统  /30   2.3 规划支持系统  /32     2.3.1 概念  /32     2.3.2 特点  /33     2.3.3 结构  /34   2.4 PSS和DSS、GIS的联系与区别  /34     2.4.1 PSS和DSS的联系与区别  /34     2.4.2 PSS和GIS的联系与区别  /35   2.5 小结  /37 3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模型  /38   3.1 概述  /38     3.1.1 模型  /38     3.1.2 地理模型  /39     3.1.3 构建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模型的必要性  /41   3.2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模型构建基础  /42     3.2.1 地域分异理论  /42     3.2.2 复杂系统论  /43     3.2.3 强与弱:两种可持续发展范式  /44   3.3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概念模型  /49     3.3.1 模型功能  /49     3.3.2 模型假设  /50     3.3.3 模型构建与分析  /51   3.4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数学模型  /59   3.5 小结  /62 4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方法  /63   4.1 概述  /63     4.1.1 决策方法基础:多准则决策理论  /63     4.1.2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决策方法总体步骤  /64   4.2 指标体系构建  /67     4.2.1 构建原则  /67     4.2.2 指标体系建立  /68   4.3 指标数据标准化  /69   4.4 指标权重计算  /71     4.4.1 主观赋权  /71     4.4.2 客观赋权  /75   4.5 决策规则  /81   4.6 生态阻力计算  /82   4.7 情景规划分析  /85   4.8 空间开发效率计算  /87   4.9 小结  /93 5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开发基础  /94   5.1 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4     5.1.1 必要性  /94     5.1.2 可行性  /95   5.2 系统开发的原则和目标  /97     5.2.1 开发原则  /97     5.2.2 开发目标  /99   5.3 系统开发的模式和方法  /99     5.3.1 开发模式  /99     5.3.2 开发方法  /101   5.4 小结  /101 6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开发与实现  /103   6.1 开发策略  /103     6.1.1 规划决策模型与GIS的集成  /103     6.1.2 GIS开发平台  /104     6.1.3 计算机编程平台  /108   6.2 系统总体设计  /109     6.2.1 系统设计环境  /109     6.2.2 系统结构设计  /115     6.2.3 系统功能设计  /116   6.3 系统详细设计  /119     6.3.1 文件菜单设计  /119     6.3.2 查看菜单设计  /119     6.3.3 数据预处理菜单设计  /120     6.3.4 规划指标菜单设计  /121     6.3.5 规划编制菜单设计  /124     6.3.6 规划管理菜单设计  /129     6.3.7 工具栏设计  /132     6.3.8 系统功能总结  /133     6.3.9 系统流程总结  /135   6.4 系统优点和不足  /136   6.5 小结  /137 7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应用  /138   7.1 京津地区概况  /138     7.1.1 自然环境  /138     7.1.2 经济社会  /139   7.2 京津地区空间开发效率计算  /142     7.2.1 计算思路  /142     7.2.2 指标体系  /143     7.2.3 结果分析  /143   7.3 规划指标体系  /148   7.4 规划数据  /151     7.4.1 数据来源  /151     7.4.2 数据处理与建库  /151   7.5 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支持系统运行  /154     7.5.1 规划指标体系建立  /154     7.5.2 资源环境承载力计算  /155     7.5.3 经济社会潜力计算  /158     7.5.4 环境压力计算  /161     7.5.5 生态阻力计算  /162   7.6 多情景规划决策  /165     7.6.1 两种发展情景下的规划方案  /166     7.6.2 两种规划方案分析  /169     7.6.3 规划方案选择与分析  /170   7.7 小结  /175 8 研究总结与展望  /176   8.1 主要总结  /176   8.2 主要创新点  /178   8.3 研究展望  /178 参考文献  /180 附录  /198 图片来源  /207 表格来源  /208 后记  /2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