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录 总序  1 绪论  / 1   1.1命题的提出  / 2     1.1.1基于直辖市在国家战略中的特殊重要性  / 2     1.1.2基于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改革的相对滞后性和面临的诸多矛盾  / 3     1.1.3政治体制改革推进需要适时改革不适应的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体制  / 4     1.1.4直辖市政区体制创新对于大都市的政区体制改革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 5   1.2研究动态综述  / 5     1.2.1大都市区组织体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 5     1.2.2直辖市政区体制研究  / 9     1.2.3大城市郊区(域)政区改革研究  / 13   1.3本书的研究基础与结构框架  / 17     1.3.1研究基础  / 17     1.3.2本书结构  / 20 第一部分:概念·理论·范式 2 直辖市及其相关概念的多维解析  / 25   2.1制度属性及其解析:城市·市制·直辖市  / 25     2.1.1城市  / 25     2.1.2市制  / 26     2.1.3直辖市  / 28   2.2区划属性及其解析:政区·城市型政区·直辖市政区  / 30     2.2.1政区  / 30     2.2.2城市型政区  / 30     2.2.3直辖市政区  / 31   2.3空间组织管理属性及其解析:政区空间组织·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  / 32     2.3.1政区空间组织的一般逻辑界定  / 32     2.3.2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的基本构成  / 35 3 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与制度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  / 44   3.1“行政区经济”整合论  / 44     3.1.1行政区与经济区关系及其整合  / 44     3.1.2“行政区经济”及其基本理论观点  / 46   3.2行政生态论  / 49     3.2.1行政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 49     3.2.2行政环境与区域治理  / 50   3.3府际关系论  / 51     3.3.1中央与地方  / 51     3.3.2集权与分权  / 53   3.4城市治理论  / 57     3.4.1城市治理  / 57     3.4.2市政管理  / 60 4 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模式建构的基本范式  / 62   4.1区划体制模式  / 62   4.2层次幅度模式  / 63   4.3形态结构模式  / 64 第二部分:国外经典·体制借鉴 5 国外直辖市政区制度及空间组织模式的典型案例  / 71   5.1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级政府、有限自治  / 71     5.1.1政治体制与区划背景  / 71     5.1.2地域构成和区划沿革  / 72     5.1.3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76   5.2美国纽约市:强市弱区、制衡有力  / 78     5.2.1区域构成  / 78     5.2.2区划沿革  / 79     5.2.3管理体制  / 81     5.2.4区域协调与合作组织  / 84   5.3英国伦敦市:集散往复、变动曲折  / 85     5.3.1政区构成和区划现状  / 85       5.3.2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  / 88     5.3.3行政组织体制的特征  / 91   5.4法国巴黎市:强市弱区、高度集权  / 96     5.4.1政区构成与区划现状  / 96     5.4.2区划沿革  / 98     5.4.3管理体制  / 100   5.5日本东京都:一体化管理、有限分权  / 101     5.5.1区划背景  / 101     5.5.2区域构成和区划沿革  / 101     5.5.3管理体制  / 106   5.6总结  / 109 6 中外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制度的比较与体制借鉴  / 111   6.1区划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关系的比较  / 111   6.2区域管理组织体系与协调机制的比较  / 111   6.3区划体制与政区格局稳定性的比较  / 113   6.4区级政区的地位以及市—区两级政府间关系的比较  / 114   6.5政区性质与区划建制关系的比较  / 116   6.6次级政区规模与布局的比较  / 118   6.7小结  / 120 第三部分:中国模式·宏观思考 7 四大中央直辖市政区发展比较与模式类型划分  / 123   7.1中国直辖市的发展过程  / 123   7.2上海与北京、天津、重庆四大中央直辖市政区发展与比较  / 126     7.2.1四大中央直辖市政区演变  / 126     7.2.2四大中央直辖市比较  / 140   7.3中央直辖市政区模式类型划分  / 152 8 中国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制度改革宏观思考  / 160   8.1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与制度模式的特征分析  / 160     8.1.1新兴政区区划格局的多变性  / 160     8.1.2政区性质的双重性  / 160     8.1.3管理体制演化的渐进性  / 161     8.1.4地方制度改革的柔性  / 162     8.1.5治理模式的优越性  / 163     8.1.6分权模式的整体可控性  / 163   8.2现行中央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存在的问题  / 164     8.2.1数量偏少,分布不够均衡  / 164     8.2.2实力差距悬殊,区域功能有待发挥  / 165     8.2.3城区蚕食郊区,区划规划脱节  / 165     8.2.4层级不统一,体制不协调  / 166     8.2.5“撤郊县改设区”模式,政区通名性质混淆  / 167     8.2.6区街规模差异太大,管辖幅度极不平衡  / 167     8.2.7区街政区的职能定位模糊  / 172     8.2.8政区通名欠科学,城市之称名不副实  / 172   8.3中央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制度改革宏观思考  / 173     8.3.1关于构建直辖市的制度体系  / 173     8.3.2关于中央直辖市的行政空间组织制度化标准  / 174     8.3.3关于中央直辖市的空间组织的性质与形态模式  / 174     8.3.4关于中央直辖市政区的层次与幅度模式  / 175     8.3.5关于中央直辖市的增设与布局  / 175     8.3.6关于中央直辖市通名体系改革  / 176     8.3.7关于直辖市制度模式相关法律的完善/ 176     8.3.8协调直辖市政区与规划的关系,解决长期存在的区划跟着规划走的矛盾  / 176   8.4中央直辖市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 177     8.4.1直辖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演变过程  / 177     8.4.2直辖市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下区级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 177     8.4.3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区级政区职能转变利弊分析  / 179     8.4.4新时期“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180     8.4.5直辖市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181 第四部分:上海实证·总体设想 9 上海直辖市政区演进过程与形成机制  / 187   9.1上海地区行政区划演进过程  / 187     9.1.1秦唐时期  / 188     9.1.2宋元时期  / 190     9.1.3明清时期  / 191     9.1.4民国时期  / 194     9.1.5上海解放以后  / 198   9.2上海市政区空间组织演变的总体特征  / 205     9.2.1由分到合,先减后增  / 205     9.2.2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 205     9.2.3从地域型政区向城市型政区演变  / 208     9.2.4从政治主导向经济主导演变  / 208     9.2.5区街由虚变实,职能由弱变强  / 209   9.3上海市政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机制  / 213     9.3.1自然地理环境  / 213     9.3.2历史文化因素  / 214     9.3.3政治制度变革  / 216     9.3.4城市规模扩展  / 217     9.3.5空间战略导向  / 219 10 上海直辖市政区的现状特征与主要问题分析  / 221   10.1上海市政区空间的现状与特征  / 221     10.1.1地域类型:同心圆、圈层式  / 221     10.1.2政区性质:广域城市型政区  / 222     10.1.3管辖幅度:规模各异、大小悬殊  / 223     10.1.4政区建制:层次性、特殊性  / 225     10.1.5中心城区:上实下虚,虚实相间  / 225     10.1.6近中郊区:双重混合管理  / 226     10.1.7政区形态:同心圆+放射状  / 226   10.2上海市政区空间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227     10.2.1缺乏战略性规划  / 227     10.2.2区划规划脱节  / 228     10.2.3中心城区政区问题  / 228     10.2.4郊域政区体制问题  / 230 11 上海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制度改革的方向与设想  / 233   11.1上海市政区制度改革方案研究的基础与评价  / 233     11.1.11990年中期的“小区制——市区拆分方案”  / 233     11.1.22000年的市域整体性“行政区—社区”体系方案  / 234   11.2进一步深化上海直辖市政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 237    
11.2.1上海城市的发展尚处于由中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包括行政区划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  / 237    
11.2.2上海在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地区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其率先进行行政区划制度创新的迫切性与示范效应  /
237     11.2.3上海在管理体制改革与区划体制改革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对直辖市政区体制进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
 / 238    
11.2.4上海的城市规划与行政区划的衔接性较差,造成区划的矛盾较为突出,需要对原有政区体制进行审慎思考与重新定位  /
238    
11.2.5上海市域的产业空间新格局已经形成,为了进一步优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加快产业基地建设,需要构建科学的行政与区划体制
 / 239   11.3上海市政区空间组织、制度模式优化与改革的依据、基本原则  / 239     11.3.1改革的依据  / 239     11.3.2改革的原则  / 240   11.4创新上海市政区空间组织制度的基本观点与总体思路  / 241     11.4.1近期推进具有过渡性的“大区制”  / 241     11.4.2建立城郊有别、合理扁平的“行政区—社区”体系  / 243     11.4.3在城区推进“小区制”,在郊域实行新体制  / 244   11.5中心城区与郊域政区空间组织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  / 247     11.5.1中心城区改革要求  / 247     11.5.2郊域改革要求  / 248   11.6新方案设想要点与总体政区空间组织结构  / 250     11.6.1城区的改革要点  / 250     11.6.2郊域的改革要点  / 250     11.6.3上海市政区体制改革结构框图与比较  / 251   11.7实施理想方案的难度、制约条件与近期过渡性方案与措施  / 252     11.7.1实施改革方案的难度与制约条件  / 252     11.7.2近期过渡性方案实施的措施与步骤  / 252 第五部分;上海实证·专题研究 12 浦东新区行政区划改革实践专题研究  / 259   12.1近代以来浦东地区乡镇政区的沿革  / 259   12.2浦东新区政区现状与问题  / 261     12.2.1浦东新区政区现状特征  / 261     12.2.2浦东新区政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空间、功能与体制整合  / 262   12.3浦东新区政区体制改革实践与未来设想  / 266     12.3.1浦东未来政区空间结构变动的大方向与大框架:从大上海看大浦东  / 266     12.3.2总体改革设想  / 270     12.3.3三类行政区(或管委会)模式设计  / 272     12.3.4三类体制分析  / 273     12.3.5过渡性改革建议方案与比较  / 273 13 上海郊域乡镇政区演变与改革实践——原南汇县乡镇区划调整研究  / 279   13.1上海郊域乡镇政区演变一般过程与特点  /279     13.1.11958—1963年:数量激增  / 279     13.1.21963—2000年:数量在稳定中微增微减,大规模撤乡改镇  / 279     13.1.32001年至今:数量的急减  / 280   13.2上海乡镇政区体制改革实践:原南汇县乡镇区划调整与实施对策研究  / 282     13.2.1县域行政区划现状特点及其历史形成过程  / 282     13.2.2发展面临的机遇及其对区划调整的要求  / 287     13.2.3建制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构想  / 291     13.2.4区划调整的相关问题讨论及其对策  / 297     13.2.5原南汇乡镇区划调整案例的启示  / 299 14 上海郊域村级区划研究——嘉定区中心村的调查  / 302   14.1嘉定区村镇区划演变历程与规律  / 302     14.1.1区划历程  / 302     14.1.2演变规律  / 303   14.2嘉定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划现状特征  / 304     14.2.1村级形态  / 304     14.2.2经济社会  / 305     14.2.3村镇体系  / 305     14.2.4村级区划  / 306     14.3嘉定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划问题分析  / 307     14.3.1行政村规模扩大,自然村减少,规模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 307     14.3.2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后备用地严重不足,农田分布很不均衡  / 308     14.3.3村级经济面临困惑,区域差异大,产业支撑不足,特色不明显  / 310     14.3.4外来人口大量导入,管理压力加大  / 311     14.3.5中心村建设阻力不小  / 312     14.3.6村级区划调整有难度  / 313   14.4嘉定区中心村规划建设方案设想  / 313     14.4.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313     14.4.2中心村规划基础与模式选择  / 314     14.4.3中心村的数量与规模预测(2010年、2050年)  / 315     14.4.4不同方法预测的结果与方案比较  / 316     14.4.5中心村规划方案建议  / 320   14.5嘉定区中心(行政)村区划调整的进一步论证  / 322     14.5.1关于中心村区划调整的宏观背景分析  / 322     14.5.2关于中心村区划调整的影响因素  / 324     14.5.3未来嘉定区管理架构与行政村体系设想  / 325 15 余论与思考  / 327   15.1关于直辖市政区的影响因素  / 327     15.1.1政治因素  / 327     15.1.2经济因素  / 328     15.1.3历史文化因素  / 331     15.1.4城市规模因素  / 332     15.1.5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因素  / 333     15.1.6自然地貌和人工地物  / 335     15.1.7组织管理因素  / 336   15.2关于郊域“撤县改区”的定量评判:断裂点公式的运用  / 337     15.2.1模型的构建与计算公式  / 338     15.2.2计算公式与方法的说明  / 338     15.2.3计算结果与若干分析  / 340   15.3关于直辖市政区制度模式研究的深化与思考  / 342     15.3.1中国直辖市政区的标准问题  / 342     15.3.2土地、户籍等制度与城市化及其对直辖市政区的影响  / 343     15.3.3行政区经济运行走势、国家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与直辖市制度发展设想  / 344 附录  / 349 主要参考文献  / 359 图与表来源  / 367 后记  / 3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