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录 总序 前言 0 绪论  /001   0.1 缘起  /001     0.1.1 “紧凑—和谐”型城市环境建设课题亟待研究  /001     0.1.2 城市综合体是热点但是相关概念模糊  /001     0.1.3 一次综合体模式尝试的失败  /002     0.1.4 从日本的城市发展中看到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前景  /002   0.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002     0.2.1 国外与城市综合体相关的主要研究和理论  /002     0.2.2 国内与城市综合体相关的主要研究和理论  /011   0.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014     0.3.1 研究方法  /014     0.3.2 主要内容  /015     0.3.3 本书结构  /017   0.4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018     0.4.1 建立起城市综合体的概念体系  /018     0.4.2 归纳出实现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策略  /018     0.4.3 针对我国城市状况对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提出建议  /018 1 城市综合体思想的来源与背景  /019   1.1 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当代城市综合体产生的观念基础  /019     1.1.1 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  /019     1.1.2 城市综合体思想蕴含的城市发展理念  /023   1.2 “立体城市”构想——当代城市综合体的思想来源  /029     1.2.1 “三维城市性”是“立体城市”的本质特征  /029     1.2.2 早期的山地立体城市雏形  /031     1.2.3 20世纪初美国的现代立体城市萌芽  /032     1.2.4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影响下的立体城市探索  /036     1.2.5 20世纪下半叶丰富多彩的立体城市流派  /041     1.2.6 立体城市的新动向  /056     1.2.7 总结:五种“立体城市”模式  /059   1.3 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时代契机  /062     1.3.1 建筑技术的进步  /062     1.3.2 城市交通的发展  /071     1.3.3 地下空间的开发  /075     1.3.4城市中心区空间转型  /078     1.3.5 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建筑”一体化现象  /082   1.4 本章小结  /083 2 当代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和特征  /085   2.1 从“立体城市思想”到“当代城市综合体”概念  /085     2.1.1 “城市综合体现象”是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新趋向的集中体现  /085     2.1.2 对当代“城市综合体现象”的四种解读视角  /086     2.1.3 “立体城市”思想下的当代“城市综合体”概念  /090   2.2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093     2.2.1 城市综合体特征的内涵  /093     2.2.2 要素多样性特征  /094     2.2.3 结构有机性特征  /097     2.2.4 整合立体性特征  /099     2.2.5 城市开放性特征  /102     2.2.6 形态整体性特征  /106   2.3 本章小结  /107 3 城市综合体的类型  /109   3.1 以主导要素划分城市综合体的类型  /109     3.1.1 综合型城市综合体  /109     3.1.2 交通型城市综合体  /110     3.1.3 商业型城市综合体  /112     3.1.4 景观型城市综合体  /113     3.1.5 地下型城市综合体  /114   3.2 以规模尺度划分城市综合体的类型  /116     3.2.1 微型城市综合体(S)——城市“拥挤文化”的八音盒  /116     3.2.2 中型城市综合体(M)——开放的街区  /123     3.2.3 大型城市综合体(L)——融合的群组  /128     3.2.4 超级城市综合体(XL)——引领未来的城市区域  /132   3.3 城市地产开发视角下的“城市综合体”  /136     3.3.1 走向“城市综合体”的商业地产  /137     3.3.2 当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型商业地产的困境与机遇  /143     3.3.3 万达的“城市综合体”策略  /149     3.3.4 辨析“城市综合体”型商业地产与本研究中的“城市综合体”概念的关系  /154   3.4 本章小结  /157 4 城市综合体的价值  /159   4.1 “紧凑—和谐”的城市观是城市综合体的价值基础  /159     4.1.1 紧凑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159     4.1.2 紧凑与城市环境  /166     4.1.3 建立“紧凑—和谐”的城市发展观  /173   4.2 城市综合体的价值  /174     4.2.1 城市综合体的经济价值  /174     4.2.2 城市综合体的社会价值  /185     4.2.3 城市综合体的生态价值  /193   4.3 本章小结  /198 5 城市综合体的设计策略  /200   5.1 “要素整合”策略——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空间结构  /200     5.1.1 以行为联系为基础的功能要素整合  /200     5.1.2 缺少行为联系的要素整合——辅助整合  /205     5.1.3 要素整合的区位把握  /208   5.2 “基面组织”策略——城市综合体的公共空间结构  /212     5.2.1 城市综合体基面的特征和作用  /212     5.2.2 城市综合体基面的类型  /216     5.2.3 城市综合体基面组织方法  /223   5.3 “城市互动”策略——城市综合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30     5.3.1 城市综合体的空间生成途径——开放与融合  /230     5.3.2 城市综合体引导城市发展——城市触媒  /238     5.3.3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结合与互动  /246   5.4 场所营造策略——城市综合体与使用主体的关系  /250     5.4.1 活力场所营造  /250     5.4.2 宜人场所营造  /261     5.4.3 绿色生态环境营造  /266   5.5 本章小结  /270 6 推动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273   6.1 发展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条件  /273     6.1.1 加强城市综合体的理论研究  /273     6.1.2 完善有利于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城市管理制度  /274     6.1.3 运用城市设计工具  /285     6.1.4 鼓励综合开发模式  /291   6.2 推动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296     6.2.1 发展现状  /296     6.2.2 存在阻力  /300     6.2.3 发展建议  /305   6.3 本章小结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16 图片来源  /322 表格来源  /330 致谢  /331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