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马渭源教授的17卷本《大明风云》就要出版了,这是继他2014年推出10卷本《大明帝国》后的又一大系列专著。数日前,他来我家,邀我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因为他与日本关西学院校长、国际明史专家阪仓笃秀教授是老一辈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的第二代传人,这是2011年底海内外眉师儿孙们云集一堂,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最后作出的慎重决定。作为眉师的第一代传人,我感到责无旁贷要做好这样的事情。
马教授在2012年就应邀去美国做讲座,北美三大华文报刊《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侨报》对此都曾做了专门的报道,其中《世界日报》称誉马渭源教授为著名的明史专家;稍后中国大陆媒体称他为“第一位走上美国讲坛的明史专家”。
另据海外媒体所载,马渭源教授的《大明帝国》系列专著得到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名誉教授、海外著名国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赞许与推介,并为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西方诸国国家图书馆所收藏,真乃可喜可贺! 最近中央级大报《光明日报》刊载文章说:“世界上SCI检索影响力较大的2
000种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5种;排在本学科前3位的世界顶级期刊中,没有一本中国期刊。”(《光明日报》2013年11月30日第7版“科教文新闻”)与此相类或者说更不尽如人意的是,中国虽是当今世界上头号出版大国,但中国出版的各类专著为西方国家收藏的却不到20%,社科类不到10%,历史类更是凤毛麟角。而马教授的著作能被这么多的西方著名高等学府所珍藏,并得到了大家许倬云先生的肯定与称许,实属不易!
其实这些年在国内马渭源教授早已是南京电视台、南京广电、江苏教育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网站等公共媒体上家喻户晓的历史文化讲座主讲人和电视节目的常任嘉宾,而他的著作则更是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据说有一次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他的签名售书活动,原定活动时间为半小时,结果因为读者太多了,主办方不得不延长了一个小时,但还是未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最近又传来好消息,国内外知名的网络运营商如亚马逊、中国移动、苏宁易购等都与马教授签订了电子书出版合同,人们尤其年轻的读者只要按按手机上的键钮就能轻松阅读他的电子版著作了。
马教授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和拥有这样的影响力,在我看来,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以渊博的知识来解释历史,并用通俗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但绝不戏说,由浅入深,做到既通俗易懂又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啊!
就以本次出版的《大明风云》系列之⑦《建文悲歌》为例,该卷本主要是讲述建文君臣抗击以朱棣为首的大明藩王宗室发动的“靖难”叛乱及其最终的无奈结局以及建文君臣惊天地泣鬼神、誓死不屈的动人故事。
马教授是第一位站在建文朝的角度审时度势当时的这场帝国皇位争夺战争,将昔日人们认识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错误观念做了纠正,告诉人们:这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灾难,但它却偏偏发生了(参见本书第一章)。历史很精彩,但有时也很无奈,人们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可失掉天下的明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却是一位有理想、有作为的人格品德高尚的“宽仁”君主,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好皇帝。但就是这么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少之又少的好皇帝却仅仅执政了四年,就匆匆地离开了政治舞台,由此拷问了一个古老的历史命题:得人心者得天下,真乎?
马教授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最早是由孟夫子提出的,其原话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孟子·离娄上》)整个这段话,孟夫子为“得天下者”指出了一条成功的秘诀:要想得天下必须得其民欲得其民就必须得其心欲得民心就必须对其实施仁政,这就是孟子“得人心者得天下”理论的完整内涵,简言之,“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此而言,似乎让人觉得得天下就靠施仁政、宽政即可成功了,可问题恰恰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力矫洪武酷政,广施仁政、宽政,最后却失国了,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马教授分析道:这里既有建文帝个性上的缺陷——文弱,他是帝国“狼群中的羔羊”,而政治权力角斗场向来是不会同情弱者的,因此说建文帝失国有着自身性格的缺陷,天生文弱的个性使他一次次地错过了机会;又有治国理政实践中采纳的指导思想不是“外儒内法”的汉代以后的儒学,而是方孝孺等人信奉的一些迂腐的先秦儒学主张,过分强调礼教、德治,对最大的也是最为阴险的政敌朱棣大讲“亲情”,即使到了北伐时,还要告诫自己的北伐将士:不要伤了我的叔叔,让朕背负杀叔的罪名。这简直是将北伐将士的手脚全给捆住了,反而帮了政敌朱棣的大忙(【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卷16);再有就是用人不当,对于李景隆等“至亲”过于信任与重用,而最高层领导班子中搭配不合理,建文帝靠着相投的趣味来组建他的领导班子,这样就造成了建文朝廷领导核心全是书生,没有人精通军事。随之也就构成了另一大致命失误——没有掌握好军队或“枪杆子”。朝廷军队将领中不乏有勇有谋又善战的军事人才,如朱允炆的叔叔平安(朱元璋的养子)和瞿能父子都是杰出的将才,可他们被压在“绣花枕头”李景隆的下面,直到战事发生后才逐渐被发现,即使这样,也没有及时大胆地提拔和尽其所能地发挥他们的军事才华,这就大大地制约了朝廷军队自身有效力量的发挥,挫伤了将士们的积极性,造成了朝廷军队越战越没劲而燕军却越战越强这种令人十分郁闷的尴尬局面。(《明史·瞿能传》卷142;《明史·平安传》卷144)
其实在传统社会里,一个政权是否牢固与民心向背没有过分直接的联系,绝不像孟夫子所说的那么简单:“得人心者得天下”,而是更多更直接地与军队的掌握有关。换言之,谁掌握了枪杆子谁就掌控住了天下,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文帝政敌朱棣之所以能夺得天下,最关键的原因不是他多得人心——试想一个灭人“十族”、活剥人皮、挖人祖坟和令兵士轮奸别人妻女的魔鬼会得人心?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朱棣靠什么夺天下?又是靠什么稳住天下的? 靠军事武力或言枪杆子!
其实,这不仅是朱棣也是中国历代帝王取得成功的第一大秘籍。问题是成功者不一定是如何得人心的好皇帝好君主,明初这第三位皇帝恰恰是个历史上少有的残暴之君。面对兽性发作的魔鬼朱棣及其所作恶的“壬午大虐杀、大屠杀”,建文朝的文臣学士及其家眷们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唱响了威武不屈、忠君报恩、视死如归和舍生取义等一曲曲的“建文悲歌”(马教授在查阅了明代人李贤、姜清、高岱、黄佐、谈迁等人的大量笔记或著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判断,首创该术语,并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予以详述,高调颂扬了“壬午殉难”之士及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满怀激情地谱写了当年建文君臣的正气歌,参见本书第二章)。更有建文帝及其铁杆支持者如蒸气一般地人间蒸发,让篡位皇帝明成祖为此整整折磨了20余年(参见本书第三章)。由此历史不禁发问:究竟谁是悲剧人物?谁是历史的胜利者?
总之,全书精彩迭现,观点新异又可靠,读之既如品尝陈年美酒,又似沐浴和煦春风。作为年过八旬的垂垂老者,我倍感欣慰,“黄学”后继有人啊!也愿马教授不断努力,推出更多的新作! 权作为序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2014年11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 靖难之役与建文失国 ● “靖难”兵起与建文朝北方军事防御体系的瓦解1 “靖难”誓师,超级演员1 “盗有道,非常道”:“清君侧,靖国难”2 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4 朱棣真“牛”,把已经死去的“老爸”朱元璋从阴曹地府里扶出来再“执政”了四年5 朱棣给建文帝的第一次“上书”“换来”了从朱明皇家的玉牒中永久地开除出去的削籍令6 以北平为中心的建文朝廷北方军事防御体系的瓦解7 ● 建文朝廷的第一次北伐与朱棣“靖难军”的快速战术10 朱棣大闹北方,建文帝却在明故宫“日与方孝孺等讨论周官法度”10 小叔叔朱橞:四哥发疯了,居然造反!大侄儿建文帝:真的吗?11 建文帝的讨燕檄文12 朱元璋杀剩的老将——建文朝军界的“仙鹤”13 耿炳文挂帅的第一次北伐15 三道伐燕战线的瓦解16 真定大战——“老将”不敌“壮汉”19 不具备政治家素质的建文帝又开始不断地出错22 ● 建文朝廷的第二次北伐与朱棣“靖难军”的“前胜后败”23 文弱书生皇帝碰到庸臣荐庸将——错!错!错!23 第二次北伐由“高干”家庭出身的靓仔李景隆挂帅,有谁不服?24 朱棣大玩“捉迷藏”:李景隆你来北平,我上辽东永平26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哥哥燕王朱棣袭击弟弟宁王朱权29 宁王朱权叫苦不迭:四哥你怎么像个无赖,我是你弟弟,是宁王,你怎么能挟持我?30 北平争夺战32 郑村坝之战33 朱棣又一次给建文帝上书35 建文帝的老师黄子澄是罪臣而不是奸臣38 削藩大臣齐泰、黄子澄第一次被“罢官”40 白沟河大决战41 建文朝最大的败家子——“高富帅”、“官二代”李景隆46 坚守济南城的书生铁汉铁铉是武夫朱棣的最大克星47 令人啼笑皆非的建文帝两次息兵求和49 济南保卫战——听说过没有:死人牌位可以作战争防御工具52 ● 建文朝廷的第三次北伐与“靖难战争”的相持和胶着54 盛庸主持的建文朝第三次北伐的开始54 沧州被袭,13 000名朝廷官兵被朱棣燕军坑杀55 东昌大捷——建文朝北伐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56 朱棣哀求放过他,北伐军中将领说:“放你就是放了蝎子!”58 夹河大战,平分秋色59 藁城大战十分惨烈,朱棣王旗千疮百孔,但他就是平安无事,神乎?63 削藩大臣齐泰、黄子澄的第二次被罢官64 建文帝的第三次息兵议和65 历史上最牛的造反者朱棣责问皇帝:你们怎么烧我的粮道?68 流产的“反间计”69 ● 朱棣“靖难”战略的改变与建文朝廷的迟缓应对71 “靖难”战争的分水岭——建文三年(1401)十二月71 建文朝廷对朱棣南下路线的判断失误让大舅子空等妹夫一场73 朱棣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徐州朝廷官军“放过”燕军74 “靖难军”南下“流窜作案”,建文朝军队围追堵截74 决定“靖难战争”最终命运的齐眉山之战和灵璧之战77 建文帝的辽东100 000兵马给“半个顾命大臣”杨文给“弄丢”了82 建文朝廷第三道防线的丢失——燕军过淮河83 ● 朱棣“靖难军”步步逼近,建文政权快速瓦解84 走哪条路上南京?84 大舅子朱棣南下,在淮安遇到的克星居然是自己的妹夫梅殷85 扬州城里的内奸86 天下勤王与建文帝的“罪己诏”87 死马当作活马医——建文帝第四次息兵议和89 南京江北门户——浦子口被燕军占领91 朱棣的强盗逻辑:都是高皇帝的子孙,谁强谁做皇帝92 建文朝廷第二道防线的丢失——长江天堑92 建文朝廷最后一道防线的丢失——镇江与南京94 建文帝的第五、六次息兵求和——龙潭求和95 ● 南京沦陷,建文失国98 金川门之变99 建文最终失国100 第二章 建文悲歌与建文情结 ● 壬午殉难102 建文朝御史“欢迎”朱棣的特殊形式——金川门行刺102 朱棣大为光火:建文朝不少于600号大臣却只有25个“识时务”者来降104 “壬午殉难”106 壬午殉难到底有多少建文朝大臣?109 ● 建文悲歌115 至死仍然抗辩不屈的建文帝老师——黄子澄115 “黑马”走急了出汗变成白马,顾命大臣悲壮地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齐泰116 “自分一腔热血少,尽将赤族报君王”——方孝孺117 惨绝人寰的“诛灭十族”120 人杰“鬼”厉与南京雨花台的景公祠——景清123 被朱棣剥了人皮的大理寺少卿——胡闰126 被油炸成焦炭还不肯跪拜的文臣铁汉——铁铉128 忠臣女家眷被送去当妓女,每天被20个汉子轮奸129 父子六人都被处以凌迟刑的礼部尚书陈迪130 被车裂碎尸和诛灭九族的御史大夫——练子宁132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苏州知府——姚善134 南京淮清桥下一块石头上的影子会说话——黄观及其家人135 建文朝的“文天祥”——曾凤韶137 魔王朱棣又创造了一个“人猪”——刑部尚书暴昭与副手侯泰137 这个大帅哥可是个硬汉子——建文朝的财政部副部长卓敬138 刘基儿子刘璟跟朱棣说:“殿下百世之后,总逃不出一个‘篡’字”140 尴尬的大明第一大将军后代——徐辉祖与南京的建文忠臣庙140 朱元璋的好女婿喋血南京“笪桥”——梅殷142 ● 建文情结——为什么那么多人追随与怀念建文帝?145 600∶29的比例题考问住了朱棣145 600年的历史迷雾——为什么建文朝600多号大臣却只有20多人背叛建文帝?146 ● 建文帝失败原因分析——拷问儒家的“得人心者得天下”理论151 建文帝个性上的缺陷151 错用指导思想——先秦儒家的迂腐理论152 用人不当,尤其没掌握好“枪杆子”153 斗争策略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56 第三章 建文“蒸发”与谜案追踪 ● 谜案产生——朱棣:“阖宫自焚”;建文:“人间蒸发”158 ● 迷雾加重——“建文”上门与“邂逅”建文162 明仁宗给建文忠臣“松绑”与“建文帝”找上门来163 苏州上方山有人意外地发现了建文忠臣出亡的书籍165 万历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告诉明神宗:建文帝出亡了166 万历年间南京籍状元焦竑游苏州意外得到建文君臣流亡“实录”167 建文帝出亡之事是真,建文出亡之书是伪169 ● 谜案初解——建文逃离京师,君臣亡命天涯170 ● 雾里看花——海内海外建文“漫游”171 “建文帝各地漫游”172 建文帝出亡西南说177 建文帝出亡湖南说178 建文帝出亡湖北说178 建文帝出亡两广说179 建文帝出亡浙江说181 流亡皇帝与多情美女183 建文帝出亡福建泉州说与海外说185 建文帝出亡到了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189 当代法国球星里贝里爆料,说自己是建文帝的后裔189 建文帝出亡江苏,最终老于苏州说190 ● 谜案锁定——出亡福建终老宁德?196 大明帝国皇帝世系表198 后记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