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言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学之道,重在化人。促进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需精心组织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而学前教育教育活动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于师资。 学前教育师资严重匮乏。自2010年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战略以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主力军,作为幼儿园教师新生力量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合格师资的使命。如何培养能扎下去、用得好的学前教育人才是高等学校应着力思考的。 为推动高等学校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2014年,国家吹响了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号角。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有序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2000年以来升格为本科的地方普通高校转向应用型学校。应用型高校(含高职高专院校)为培养适应行业职业需要的人才,需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调整。本套丛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本教材以培养具备扎实教育能力、能快速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旨,以培养能较好胜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领域活动设计与实施工作、掌握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途径方法的人才为目标,以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与内容为导向,以编者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讲稿和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理念为基础,以儿童与自身、儿童与他人、儿童与社会三大关系为主线编写而成。 本教材体例、内容较新颖。在体例上,本教材分为概述篇、基础篇和拓展篇。其中,第一篇是概述篇,包括导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第二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趋势特点与教育促进;第三篇为拓展篇,重点介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促进和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干预。全书以儿童与自身、儿童与他人、儿童与社会三大关系为主线构建章节内容,分别对应第三、四、六章(因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应内容从发展的角度介绍较少,所以放入拓展篇)。道德和亲社会行为发展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应掌握的核心经验,将之放入基础篇;而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日益受到关注,将之放入拓展篇。从内容上来看,本书尤其是第六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与促进”,是所见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材中涉及较少的,且该章还介绍了“财商教育”这方面比较新颖、与时俱进的内容。 本教材针对性强、应用性突出。教材内容选择主线清晰,注重呈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经验与突出问题,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同时,教材着力从体例安排、内容组织入手,突出应用性特点。从体例安排来看,各章节开头有“引导案例”,引导读者在鲜活的案例中进入章节内容的学习;文中有丰富的生活案例或教育活动设计案例,并加之评析,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应问题,掌握某种教育手段或方法等;文中“延伸阅读”板块内容丰富、生动,有助于拓展读者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了解;每章后的检测题既有思考题,也有案例分析题,可以让读者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内容组织上来看,基础篇在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注重提出相应教育策略,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拓展篇更是围绕非常实际的入园/入学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财商教育、儿童社会问题行为干预等,进行介绍和阐述。 本教材由南阳师范学院李辉担任主编并进行全书的大纲制定与统稿工作,南阳师范学院张华、首都师范大学夏婧担任副主编,其他参编人员有海南师范大学丁金霞、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任智茹、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戴明丽、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肖英娥。各章节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夏婧编写;第二章由肖英娥编写;第三章由张华编写;第四章由任智茹编写;第五章由丁金霞编写;第六章由李辉编写;第七章由戴明丽编写。丁金霞为本书大纲的制定提出了宝贵建议。副主编张华为本书的统稿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张丽萍责任编辑细致地对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借鉴吸收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及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学识和能力有限,本书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以便不断修改完善。 李辉 2016.1.26 目 录 第一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第一章导论003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003 一、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004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006 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关系006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008 一、 社会化与社会性的内涵008 二、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结构与内容010 第三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018 一、 儿童自身的因素019 二、 社会环境021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026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027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027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034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041 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042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045 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048 第二篇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第三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063 第一节学前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与教育064 一、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064 二、 自我概念的发展066 三、 自我评价的发展068 四、 性别角色认同074 第二节学前儿童自尊、自信的发展与教育079 一、 学前儿童自尊的发展与教育079 二、 学前儿童自信的发展与教育081 第三节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与教育085 一、 自我控制的概念086 二、 幼儿自我控制的结构086 三、 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087 四、 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088 第四章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与教育094 第一节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与教育094 一、 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095 二、 亲子依恋的概念和特点096 三、 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阶段098 四、 亲子依恋的类型098 五、 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因素100 六、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培养103 第二节学前儿童师幼关系的发展与教育105 一、 良好的师幼关系的意义和价值106 二、 师幼关系的内涵107 三、 师幼关系的结构、类型108 四、 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本特征108 五、 良好师幼关系的培养109 第三节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与教育112 一、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意义和价值113 二、 同伴关系的概念与结构113 三、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类型114 四、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115 五、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培养117 第五章学前儿童道德与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22 第一节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与教育123 一、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概述123 二、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相关理论125 三、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130 第二节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37 一、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38 二、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144 第三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拓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与促进153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入园适应与促进154 一、 入园适应的内涵与意义155 二、 入园适应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156 三、 入园适应的策略157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入学适应与促进161 一、 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162 二、 入学准备的内容163 三、 入学准备的途径与策略165 四、 入学适应的问题172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多元文化适应与促进174 一、 学前儿童多元文化适应的目标和内容175 二、 学前儿童多元文化适应的途径与方法177 第四节学前儿童社会变化适应与促进181 一、 信息时代与学前儿童的信息技术教育182 二、 市场经济时代与学前儿童的财商教育185 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及其干预191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类型和成因191 一、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含义与类型192 二、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196 第二节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及干预200 一、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200 二、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209 参考文献226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