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总序 东南大学法学院承三江、中央之学脉,恢复法科教育已逾廿载。本年,正值复建学院十岁,气象初成。立院之本,在育人诲诲,不厌其倦;求道之志,在为学旦旦,不厌其精。院龄尚短,但朝气蓬勃;资历虽浅,贵求是创新。 办学之路艰,偏隅之处更甚。幸东南法学学人多年来孜孜以求,不懈励进,东南大学法学院已发展为法学学术研究重镇。学院立基宪法与行政法、刑事法学等传统法学学科领域上深厚理论、实践优势,笃志交叉学科办学、科研之积淀,于工程法、交通法以及医事法等特色领域辟径拓新,为我国法科教育和法学研究事业贡献良多。大学之所谓,实汇大师矣。学院一贯注重优秀学人的吸纳培养,以“双江双杰”为代表的高端人才优势尤为突出。多人次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教育厅“青蓝人才工程”、东南大学“校优青计划”等。有名士,更聚英才。东南大学法学院教学科研队伍的年轻化、国际化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引进多位专业领域内知名学者,同时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知名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中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人才梯队的层次构筑更加合理化,这为学术人才长期储备、学术研究可持续奠定了坚实基础。 秉人才适其才、尽其用的科研组织管理理念,响应国家关于推动高校智库建设的指导方针,东南大学法学院致力于科研活动的平台化建设。在传统法学学科教研室组织构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交叉学科研究的优良传统,不囿传统学科分野,聚焦问题,有的放矢。先后创建“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法治发展评估研究中心”等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化学术研究平台。通过各个学术研究平台,更加科学高效地整合配置院内科研力量,引导多元化的科研团队建设,初步形成各学科教研室与各专门研究平台的多维度、立体化管理,实现科研人才在既有传统学科类别的基本框架下,充分挖掘个人研究的兴趣专长,在更加多样的科研团队间相互自由流动,更加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内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各个研究者开拓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思路,实现学术研究资源、信息的共享,不同观点、思想的碰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便利,营造出法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良性竞争的学术环境。 立足自身法学学术研究的深厚基础,以交叉学科、特色领域研究为着眼点,法学院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广邀海内外博学有志之士,共议善治良法之题。先后举办“海峡两岸工程法治”“城市停车治理论坛”“法治发展量化评估研讨会”“刑事法治指数的指标构建与修订研讨会”“员额制与司法改革实证研讨会”“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法律机制研究”等一系列法学学术或实践议题研讨活动,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打造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获得积极的社会反响和良好的学术声誉。 当然,孤芳自赏必固步自封。兴办论坛研讨,绝非单纯搭台唱戏。热闹止于一时,深思方存长久。东南大学法学院希冀借此文存,将共同参与学术探究诸君的所思所言,付梓文牍。一来,为不吝赐言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记录下观点交锋、思想碰撞之盛况,力图重现那一场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二来,记录亦为传播。结集成书,将精彩涂墨于文卷,便于重复研读,反复思虑,为没能即时参与的研究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为今后更加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为进一步开展交流讨论提供论题论理的文献基础。最后,也是满足东南大学法学院的一点小小私心,记录下学院学术研究走过的道路,厘清本院法学学术上论理学养发展变迁的脉络。不为流芳,但求自我审视,自我检讨,自我激励。 一言可蔽之: 治学明德,止于至善。 是为序。 2.前言 建构现代化与腐败滋生关系的分析框架,进而全面解析腐败与现代化进程乃至国家治理策略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代表人物塞缪尔·P·亨廷顿的理论洞见。伴随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以改革开放为表征的现代化进程,日益蔓延的腐败犯罪、日趋严峻的腐败治理形势,开始成为中国社会转型中广受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全面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已然成为中国在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 探寻根治腐败的有效治理之策,是中国自现代化转型以来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从“运动式”反腐的艰难探索,到制度性反腐思路的逐步形成与固化,再到法治反腐新路径的确立与全面推进,中国的腐败治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性进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与党内腐败现象作斗争,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确立了腐败治理的基本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目标。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为了不断推进中国反腐败法治建设,明确提出,将腐败治理置于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机制体系之中,反腐败立法的科学性被提上了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此背景之下,经过紧张筹备与积极申报,江苏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于2015年2月正式宣告成立。 “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国内首家以“法治反腐”为主题的综合性官方研究机构。中心由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担任基地主任,钱小平副教授担任执行主任。中心服务于党和国家腐败治理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法治反腐为宗旨,构建综合性、国际化的腐败治理研究与交流平台,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协同研究与政策服务相结合的研究体制,为国家反腐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中心紧密围绕法治反腐主题,以国家反腐败立法完善为研究重点,同时开展党内反腐、地区清廉指数、廉洁文化、国际反腐合作等方面的特色研究。2015年刘艳红教授以基地名义申报并承担的中国法学会“深入研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点专项课题“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顺利结项,并被中国法学会评为“优秀”,其结项研究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专家建议稿)》被呈送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监察部等党和国家领导机构,并获中央领导的肯定性重要批示。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由中心主办、东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东南大学纪委协办的“法治反腐的路径、模式与机制”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27日在南京召开。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等法律实务部门和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会议共收到论文50余篇,并分“法治反腐的立法路径与模式创新”、“法治反腐的机制构建”、“法治反腐的‘二元体系’暨高校反腐制度建设研究”、“法治反腐的司法实践”等四个单元进行了研讨,《检察日报》《法制日报》等多家专业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深度报道。 本文集正是在此次研讨会征集的学术论文的基础上,经过筛选、修正完善而成的。本书作为“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的首批成果,被纳入《东南法学文存》系列,交付东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本书由刘艳红(“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刑法学会副会长)担任总主编,由钱小平(“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担任主编,由梁云宝(“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担任副主编。由于编辑水平有限,论文选编未必精当,不妥之处,祈请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指正。 本书的出版要特别感谢东南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编辑和及时出版付出的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劳动,在此我们深表敬意和谢忱。 打击腐败犯罪、构建廉洁社会,是中国国家治理深化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提出了建设廉政文化,健全法律制度,注重科学有效的新要求,腐败治理重点由集中整治腐败重大犯罪,向构建国家清廉文化、营造国家廉洁环境转变,以廉洁环境的生成来促成腐败的根源治理,标志着中国进入腐败制度化治理的深化期。尽管当下中国反腐取得了重要成果,却也暴露出既往反腐治理在面对腐败日趋“生态化”、“环境化”时规制能力的严重不足,腐败治理的浅层化,成为治理症结所在。反腐理论研究也存在停留于规范、要素与机制的微观层面,欠缺对完善目标与价值理念等宏观问题的关注,腐败犯罪“惩治型”立法的法律定位尚未彻底破局。在中国进入经济转型深化期与“全面反腐新时代”的双重背景下,及时更新反腐治理理念,确立积极治理主义的反腐策略,构建以预防为导向,预惩协同型的反腐机制,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现代化转型以来腐败治理的困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反腐新时期依然严峻的中国反腐斗争形势和理论困局的突围,提供有益的参考。 钱小平谨识2017年1月8日于东南大学九龙湖畔 3.目录 法治反腐的立法路径与模式创新 1 论当代中国“法治反腐”的路径选择张兆松/003 2 反腐败立法问题研究马长生罗开卷/024 3 “反腐败基本法”建构初论刘艳红/034 4 中国腐败犯罪惩治立法模式之应然选择魏昌东/044 5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关系探论秦前红苏绍龙/059 6 “法治反腐”与“反腐”刑事政策的转型何荣功/080 7 腐败零容忍政策的刑事法实现问题研讨黄晓亮肖舒婷/090 8 论中国法治反腐的双轨进路:以新加坡为对照王超强/099 法治反腐的机制构建 9 论隐性腐败及其治理机制王征/111 10 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杨俊/125 11 论腐败文化的法治文化治理原理和规制路径马荣春/133 12 论反腐责任强化与反腐动力激活黄明儒王振华/143 13 法治框架下网络反腐的体系重构陈平其祁雪春/153 14 “嵌入”与“脱靶”: 腐败治理如何面对容忍文化朱林方/163 15 论司法廉洁制度的环境陈立洋/175 16 结构与功能: 系统论视阈下高校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落实机制研究 张明杰等/186 17 论反腐预防机制构建中的律师作用周连勇马源/196 18 刑法积极一般预防理论质疑冀洋/202 法治反腐的司法实践 19 论贪贿犯罪的量刑适用李晓明张佩珺/217 20 论受贿罪量刑的价值平衡阴建峰贾长森/225 21 损害原则视域下贿赂犯罪的情节配置研究钱小平/236 22 回归上突破: 贪贿犯罪数额与情节的衡平梁云宝/249 23 我国贪污受贿犯罪量刑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王刚/263 24 论终身监禁制度刘期湘张帆/292 25 “反腐败基本法”建构初论温登平/301 26 反贪污腐败犯罪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彭俊磊/316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