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容提要 本书对新加坡设计控制的发展概况、系统构成、运行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和介绍,并从设计控制与开发市场、政府角色以及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的多个角度,对新加坡设计控制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设计控制的市场逻辑、政府逻辑和过程逻辑。 本书可供城市设计、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人员和城市规划管理者参阅,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2.序 我国开展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已有三十余年,作为一项“设计”工作,其技术体系和方法手段等日益发展成熟;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实践的一项工具,其实施成效却常常受到质疑。究竟如何看待城市设计的实效?如何实施城市设计?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对城市设计本质的理解,而且与城市设计运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构成了城市设计实施最基本的现实环境。城市设计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只有了解市场、理解市场规律,才能在市场环境中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发挥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学界仍有大量研究工作有待开展。 本书以城市设计实施的重要工具——设计控制为研究对象,抓住其与市场化城市建设机制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对新加坡案例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剖析,提出市场条件下良好设计控制的基本逻辑。全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方法科学、资料丰富、论证有力,相关内容和结论对我国城市设计实施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并为借鉴他国经验,改革自身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本书作者陈晓东是我指导的博士生,他曾经在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城市设计工程实践工作11年,并且公派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这些工作经验和学习经历为他完成有关新加坡设计控制的博士论文建立了基础。取得博士学位以后,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他继续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本书是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继续研究的成果。 个人认为,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 第一,对新加坡设计控制实践进行了多角度、全景式的透视,书中从发展历史、系统构成、运行过程等方面向读者完整展现了新加坡的设计控制政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近年来国内研究新加坡城市和城市规划设计较为系统全面的著作之一。作者从新加坡一国案例的研究出发,进一步结合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相关现象进行交叉比较研究,既有横向对比,也有纵向扫描,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全景展现了当代设计控制发展的世界图景。 第二,作为以案例研究为主的著作,本书没有停留在简单描述现象的层面,设计控制问题与市场、政府、空间发展之间关系的讨论贯穿了始终,抓住了设计控制政策运行的真实实践环境和时空条件。新加坡和其他各国案例的分析始终结合当地开发市场和政府特点以及所处的城市发展阶段,把表层现象和深层机制分析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读者正确理解这些案例,而且为反观我国相关实践的得失,并从成功案例中获得镜鉴,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路径。 第三,本书把设计控制放在“市场—政府”的宏观视角之下,综合运用社会经济理论,对案例研究中的规律性现象进行归纳,提出了设计控制的三个基本逻辑,回答了设计控制与市场机制关系的核心问题。对于进一步探索城市设计的本质,回答处理城市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根据国情选择合适的设计控制政策、如何界定设计控制的作用范畴、控制强度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总之,城市设计实施不仅是实践问题,更蕴含了本土理论创新的机遇和责任,必将在学界形成持续的关注和探讨。本书提出了富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其出版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将推动相关实践和理论的进步。 段进 3.前言 本书的写作起源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者每天都要面对的实践问题,即笔下的精美蓝图与现实的城市建设究竟如何联系?作者曾在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城市设计工作十余年,这一问题常常萦绕心头。攻读博士学位给了作者一个系统思考的契机,并把设计控制作为破解这一疑问的着力点。借由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的机会,作者得以较全面地近距离观察新加坡的城市设计、设计控制及其实施成效,并形成了两方面的基本认识。首先,作者深感某一地的成功经验并不能简单地在他地复制,新加坡经验并不能直接用以解决中国问题;其次,这一实践问题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理论问题,对新加坡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成为理论建构的重要经验材料。在澄清理论的基础上,无论是借鉴他国经验还是自主改革创新才能成为可能。本书正是基于上述工作基础和思想认识完成的。本书的基础是本人完成于2011年的博士学位论文,限于精力和时间,出版工作延宕至今。在论文的基础上,本书对于近年来新加坡的相关经验材料作了补充完善,不够充分处将留待今后持续的工作。 在本书准备和写作的六年时间中,众多师长、亲友和同志的指导、鼓励和帮助使我感到并非孤军奋战,本书的完成也凝聚着他们的奉献。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段进教授对我长达十年的不倦教诲和深切关怀,正是段教授将我从建筑学逐步引入城乡规划学科。在本书的选题、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段教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每当遇到困惑和彷徨,段教授总是以他深湛的学识和宽容的心帮我渡过难关。其间段教授推荐我参加了教育部“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提供了赴新加坡联合培养的机会,是本研究重要的基础条件。没有段教授的努力和帮助,本书是难以完成的。段教授治学严谨、学问深湛、谦和大度,他的十年教诲我将铭刻于心! 本书得以完成还要感谢我的联合培养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朱介鸣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新联合培养期间,朱教授花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特别是在城市开发与城市规划关系的问题上,他的真知灼见对于本书具有重要的影响。感谢新加坡国立大学王才强教授、魏娟娟女士,台湾成功大学吴玉成教授,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信息中心等在新加坡规划设计资料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感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吴明伟教授、杜顺宝教授、韩冬青教授、阳建强教授、董卫教授等在博士论文的开题和相关工作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女儿,你们是我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感谢姐姐、姐夫为我新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感谢其他所有对本书写作有所帮助但未被提及的人! 陈晓东 2016年8月于兰园英文缩写词注释 ADP建筑设计委员会(新加坡) CABE建筑与建成环境委员会(英国) CEC概念评估委员会(新加坡) DAP设计顾问委员会(新加坡) DCC开发控制委员会(新加坡) DCD开发控制署(新加坡) DGP发展指导规划 DGWC设计导则豁免委员会(新加坡) DoE英国环境部 DPD地方发展规划文件(英国) DSC设计审查委员会(新加坡) GLC政府背景公司 HDB建屋发展局(新加坡) IMCSD可持续发展部际委员会(新加坡) LTA陆上交通局(新加坡) MND新加坡国家发展部 MRT大运量轨道交通(新加坡) ORDEC乌节路开发委员会(新加坡) PD规划署(新加坡) POWER削减政府文件计划(新加坡) PP原则性规划许可 PPG规划政策指导(英国) PPS规划政策陈述(英国) QP资格人 SCP国家城市规划计划(新加坡) SIA新加坡建筑师学会 SIT新加坡城市改善信托局 SPD补充规划文件(英国) STPB新加坡旅游促进局 TEC投标评估委员会(新加坡) UPN地下步行道网络 URD市区更新署(新加坡) URA市区重建局(新加坡) WD书面指示(新加坡) WP规划准证(新加坡)新加坡设计控制研究:市场、政府与空间发展逻辑 4.目录 1绪论1 1.1缘起1 1.1.1背景1 1.1.2问题2 1.2设计控制的内涵3 1.2.1设计控制——城市设计实施的一种工具3 1.2.2设计控制与中国城市规划体系8 1.3国内外有关设计控制的既往研究9 1.3.1国外设计控制研究9 1.3.2中国大陆地区的相关研究13 1.3.3既往研究述评19 1.4新加坡案例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20 1.4.1研究的目标 20 1.4.2研究的思路20 1.4.3研究方法24 2新加坡城市和设计控制发展简况26 2.1新加坡的社会经济背景26 2.1.1概况26 2.1.2快速的经济发展28 2.1.3集中化的政治体制28 2.1.4政府干预的经济发展模式28 2.2新加坡的城市和设计控制发展历程29 2.2.1城市草创阶段:1819年—1940年代29 2.2.2城市起步阶段:1945年—1959年32 2.2.3城市变革阶段:1959年—1971年34 2.2.4城市发展阶段:1971年—1991年37 2.2.5走向可持续:1991年至今45 2.3本章小结52 3新加坡设计控制的系统构成53 3.1设计控制的层次结构和基本内容框架53 3.1.1概念规划层次的设计控制——设计策略53 3.1.2总体规划层次的设计控制——框架控制56 3.1.3通则和专项导则60 3.1.4地块设计导则——详细设计控制65 3.2设计控制的主体69 3.2.1官方决策者69 3.2.2非官方参与者73 3.3设计控制的客体74 3.3.1控制的主要领域74 3.3.2控制要素75 3.3.3控制内容80 3.4设计控制的工具86 3.4.1法定规划和开发控制86 3.4.2补贴工具87 3.4.3其他工具89 3.5本章小结91 4新加坡设计控制的运行过程92 4.1设计控制的议程设定和政策制定过程92 4.1.1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层面92 4.1.2开发控制导则、专项设计导则层面97 4.1.3地块层面97 4.2设计控制的合法化100 4.2.1法定规划层面的设计控制合法化依据及程序101 4.2.2非法定规划层面的设计控制合法化依据及程序101 4.3设计控制政策的执行过程102 4.3.1设计控制执行程序的种类103 4.3.2一般程序——开发控制103 4.3.3设计审议程序104 4.3.4前置程序——双信封投标程序114 4.3.5申诉程序116 4.4本章小结118 5新加坡设计控制与城市开发市场119 5.1新加坡的城市开发市场与“亲商”的城市规划119 5.1.1新加坡城市开发市场简况119 5.1.2“亲商”的城市规划121 5.2新加坡设计控制的系统与城市开发市场122 5.2.1与城市开发程序相配合的设计控制层次架构122 5.2.2与市场机制互补的设计控制要素及控制力度设定129 5.2.3满足市场信息要求的设计控制文件编制137 5.3新加坡设计控制运行过程与城市开发市场145 5.3.1强调市场效率的设计控制运行程序145 5.3.2激发市场创造性的弹性执行程序145 5.4本章小结150 6新加坡设计控制与政府角色151 6.1新加坡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151 6.2设计控制系统建构与积极干预的政府角色153 6.2.1集权的官方决策主体153 6.2.2主动掌控建成环境结果的要素与工具设定155 6.2.3集权制和主动性对设计控制实施的影响158 6.3设计控制运行过程与积极干预的政府角色162 6.3.1技术主导的设计控制议程设定和方案制定过程162 6.3.2实用主义的设计控制合法化165 6.3.3强调自由裁量的设计控制执行过程167 6.4本章小结170 7新加坡设计控制演进与城市空间发展过程172 7.1空间范式发展影响下的设计控制演进172 7.1.11960—1970年代:国际范式和现代主义的影响172 7.1.21980—1990年代:融入地方特色和历史保护思想176 7.1.32000年至今:融入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思想181 7.2城市化进程中的设计控制改革187 7.2.1独立之前:作为基本标准的设计控制188 7.2.21960年代—20世纪末:以空间方案引领的设计控制189 7.2.321世纪的发展趋势:走向公众参与的设计控制195 7.3本章结论198 8英美等国设计控制的相关现象与新加坡的比较199 8.1英美等国设计控制与市场的关系199 8.1.1设计控制系统建构与市场199 8.1.2设计控制运行过程与市场211 8.2英美等国设计控制与政府角色的关系214 8.2.1设计控制的系统构成与政府角色214 8.2.2设计控制的运行过程与政府角色220 8.3英美等国设计控制与城市空间发展过程的关系230 8.3.1设计控制与理想空间范式230 8.3.2设计控制与城市化进程235 8.4本章小结237 9理论思考——设计控制的基本逻辑238 9.1设计控制的市场逻辑238 9.1.1设计控制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解释238 9.1.2设计控制的市场逻辑243 9.2设计控制的政府逻辑249 9.2.1设计控制实践与政府角色关系的理论解释249 9.2.2设计控制的政府逻辑253 9.3设计控制的过程逻辑254 9.3.1设计控制实践与城市空间发展关系的理论解释254 9.3.2设计控制的过程逻辑256 9.4本章小结257 10设计控制逻辑下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改革建议258 10.1改革建议涉及的范围和经验借鉴的平台258 10.2技术层面的改革建议259 10.3机制层面的改革建议263 11结论267 参考文献269 附录A中国广场的开发和设计控制案例(1994—2001)284 附录B中国广场地块主要城市设计要求摘要297 附录C投标技术条款306 附录D新加坡城市中心区位置图341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