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图书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灿烂的史前文明 第一节 浙江在我国史前文明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第二节 金衢盆地是浙江史前文明的源头 第三节 义乌是金衢盆地的“龙头”
第二章 光耀古今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节 高举爱国主义圣火复国兴邦的越国实践△一、以“兴邦复国”的伟大目标凝聚人心/二、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三、坚强、智慧的领导核心/四、符合实际的复国之策/五、务实节俭埋头苦干/六、农商并举兴商强国 第二节 施行仁政称霸百年 第三节 越国实践的重大贡献△一、越国实践与“百家争鸣”的互动/二、越国文化广泛传播/三、越国精神的主要内涵/四、义乌是越国复国斗争的重要基地
第三章 明星与群星 第一节 璀璨明星△一、诗人骆宾王/二、抗金名将宗泽/三、清官徐侨/四、医学大师朱震亨/五、“河神”朱之锡 第二节 义乌兵和敲糖帮△一、义乌兵/二、敲糖帮
第四章 流淌在大地上的文脉 第一节 义乌是干阑文化的发祥地△一、干阑的起源与特征/二、干阑文化凝聚百越先民的智慧/三、义乌是干阑文化的发祥地/四、干阑式建筑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北方地居建筑的交流/五、义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第二节 传统民居——农民创造的又一座文化高峰△一、商业的繁荣推动传统民居建设/二、义乌传统民居的特色/三、义乌民居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第三节 清水白木雕——义乌农民精神世界的窗口△一、清水白木雕的起源/二、义乌清水白木雕的题材和内容/三、义乌清水白木雕是义乌农民精神世界的窗口/四、义乌清水白木雕的思想文化内涵/五、义乌清水白木雕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共产党宣言》与义乌奇迹 第一节 《共产党宣言》与义乌当代三杰△一、陈望道/二、冯雪峰/三、吴晗 第二节 朱鸿儒、吴溶品和义乌农民运动△一、中共义乌县委第一任书记朱鸿儒/二、中共义乌县委第二任书记吴溶品/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义乌农民运动 第三节 义乌人民的第三次抗日战争
跋 主要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后记
2 相关文摘
总序
编写这一套“中国·义乌故事丛书”,我们的主旨在于总结、介绍义乌经验,讲述义乌故事。
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可以从各式各样的文化背景、发展理论出发。最常见的情况是从传统发展方式(或称工业文明发展方式)出发,用传统发展方式的理论和标准体系来套义乌实际,这样做省心又省事。然而,问题在于:义乌的发展奇迹并不是按照传统发展方式创造出来的。义乌的发展奇迹是义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改革开放年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方式创造出来的典型,而不是传统发展方式指导下的以物为本的案例。总结义乌经验,必须从义乌实际出发,不能张冠李戴。
历史上有很多精彩的战例,比如围魏救赵、淝水之战、赤壁之战,通过这些战例,人们可以对孙子兵法等军事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发展方式也需要“战例”。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必须总结各地的好经验,比如义乌奇迹、华西村经验、永联村经验、洛川发展苹果产业的经验、东阳花园村经验等,汇成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战例库”。经济学家、理论工作者应该从中总结、提炼出一整套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以此来衡量我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否则,一面说践行科学发展观,一面又只有别人的案例、只有以物为本的评价体系,只能用以物为本的评价体系来套我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这种扭曲与脱节的现象于我们伟大的事业十分不利。 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这是前人和洋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总结经验也好,形成评价体系也好,都只能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从人民的实践中总结、创建。
这一套“中国·义乌故事丛书”,主要是讲事实,讲义乌人民创造发展奇迹的实实在在的事。我们选取了几个不同的角度,即“三农”(农民、农业、农村)发展的角度、历史文化的角度、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城市发展的角度和工业发展的角度等等,希望能立体地、全面地展现义乌人民的精神、智慧和他们的业绩、经验。
事情要靠人来做,人民需要自己的带头人。2018年1月11日,《浙江日报》刊载长篇通讯《功成不必在我福祉留于百姓——记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义乌老干部谢高华》,并配发评论员文章《新时代呼唤更多“谢高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以整版篇幅刊发长篇通讯《离开义乌30多年,这位退休厅官为何有这么好口碑》,发布不到10个小时,新华社公众号平台点击阅读量就超过了100万次。金华和义乌的报刊,随之连篇发表报道谢高华先进事迹的文章。由此,总结义乌经验、讲好义乌故事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突出特点将是以人为本。
牛建农
前言
义乌之所以引起全球广泛而又持久的关注,并不在于它一年能创造多少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不在于它那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面对义乌创造的发展奇迹,人们最想弄明白的是:像义乌这样一个既不沿边又不靠海,既没有丰富的矿藏资源,又不是交通枢纽,既没有外部资金投入,又没有外来企业或国家大项目从天而降的贫困农业县,是如何一飞冲天的?
理论界、学术界早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历史文化是“软实力”,是重要的资源、资产、资本。历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类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产品的灵魂”这样的说法,也已经被广泛地宣传和接受。
为了发挥“软实力”和“灵魂”的作用,将资源变成财富,常规的做法是由有学问的人查阅历史文化典籍,从中寻找可以为当下所利用的资源。这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行为定式。在发展旅游业的策划或规划中,已经成为必用之法。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总结、阐述义乌经验,证明历史文化积累是推动义乌创造奇迹的重要力量,显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为此,学者们写了许多文章,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然而,义乌的事实令人困惑:1982年,当义乌人开办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出台“四个允许”政策、制定“兴商建县”发展战略的时候,他们似乎并没有花多大力气去查阅县志、文化典籍或乡贤遗著。
于是,一个难题横在面前:义乌的历史文化积累是如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推动了义乌奇迹的创造过程?
在书本上记载的历史文化与义乌人创造发展奇迹的鲜活事实之间,应该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什么?在哪里?
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对义乌的历史做了再一次的系统回顾,从史前文明直到改革开放。与前不同的是,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名不见经传的老百姓身上。我们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在义乌历史进程中、文化创造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做的贡献:在义乌兵和敲糖帮这两个义乌农民群体身上,我们用了很多笔墨;我们还用了很大的力量,写下了本书第四章《流淌在大地上的文脉》,记述义乌农民在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与文化艺术创造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发现了那一座连接义乌历史文化与义乌发展奇迹的桥梁。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