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 第一章引言(1)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及其收益的分配历史(3) 一、 毛泽东时期集体土地及其收益的平等分配(6) 二、 改革时期集体土地中的平等主义(7) 第二节田野地点的选择: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义村(11) 第三节集体平等主义的分析框架:嵌入性(15) 第四节本研究的贡献(18) 第二章 文献综述(20) 第一节经济嵌入的核心:社会关系问题(20) 一、 以效率为指向的两类中国转型理论(21) 二、 另一种视角:社会关系(22) 三、 小农经济的嵌入性(24) 四、 中国小农经济的嵌入性(28) 第二节转型期集体平等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30) 一、 关于集体土地的平等主义的新进展(30) 二、 乡镇企业中的平等主义研究的新进展(32) 第三节研究框架:集体平等主义及其维持(34) 一、 土地产权的延续与变更(35) 二、 小农生计的变化(36) 三、 反对集体分配中的不平等:农村地区的公众参与(36) 第三章研究方法(40) 第一节指向理论的个案研究(41) 第二节抽样:作为个案的义村(43) 第三节本个案研究的主要关注点(45) 一、 测量与推论(46) 二、 因果关系(46) 三、 普遍化问题(47) 四、 本个案研究的成果与不足(48) 第四节数据收集方法(49) 第四章改革时期的农村生计: 土地流转与新工人(52) 第一节农民的生计及其改革时代的变迁(52) 第二节1980年代: 农村经济多元化(55) 一、 追求更高利润的农业(56) 二、 非农就业涌现(57) 三、 工厂迅速崛起(59) 第三节1990年代: 土地有利可图,农民无地可用(60) 一、 农民企业家占据村庄工业区(60) 二、 富农经营村庄鱼塘和宅基地(61) 三、 集体土地所有制中的市场化圈用(64) 第四节农民变为工人: 劳动透支的延续(65) 一、 新工人群体的构成(66) 二、 农民空前重视劳动力(67) 三、 农村地区非农就业的困境(69) 第五节农民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持续依赖(73) 一、 义村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73) 二、 义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及其变迁(75) 第六节小结(78) 第五章村庄机构中农民的公共参与: 脆弱的集体平等主义(80) 第一节村干部控制村庄正式组织(82) 一、 村庄政治和行政权力的分配(82) 二、 农民的大众政治(83) 三、 村庄权力的经济性基础(87) 第二节村干部职位权力的滥用(90) 一、 村干部权力延续的政治和行政条件: 新激励机制(91) 二、 村干部对集体利益的私有化(94) 第三节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垄断性控制(96) 一、 村干部控制乡镇企业(97) 二、 村干部控制股份合作社(100) 第四节村干部垄断集体组织的影响: 村民公共参与受限(105) 第五节小结(107) 第六章复兴的宗族组织:公平的成员权和公众参与(108) 第一节复建宗族的一般意义(108) 第二节宗族组织的目标:族群的生存(111) 一、 划龙舟: 宗族间敌意或友谊的标识(112) 二、 宗祠: 区分我族与他族(115) 三、 村庙: 联结我族与他族(119) 四、 讨论(123) 第三节宗族组织中的成员权:族群内的公平(124) 一、 竭诚奉献的宗族委员会(125) 二、 广泛的监督(127) 三、 有效的动员(129) 四、 公平的分配(131) 五、 讨论(134) 第四节小结: 宗族共同体的影响(135) 第七章总结: 集体平等分配的持续性及其嵌入性(139) 第一节持续的集体分配(139) 第二节变迁中的嵌入性(140) 一、 农民对集体组织的依赖程度已经改变(140) 二、 普通农民在村集体组织中的参与并不充分(141) 三、 相比较正式的村级组织参与,农民在宗族组织中的参与更兴盛(142) 第三节义村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144) 第四节本个案研究的成果与局限(146) 一、 因果关系的建立(146) 二、 结论: 普遍化的完成(147) 三、 本研究将来的改进空间(148) 附录(151) 研究报告一从家庭承包到规模化农场:当代江苏土地经营组织的现代化(151) 一、 土地经营组织问题的提出(152) 二、 土地经营组织的演变及现状(154) 三、 江苏全省调查数据及分析(158) 四、 结论: 农村土地经营组织的规模化转向(167) 研究报告二非正式文化网在当代江苏集体土地经济治理中的作用(169) 一、 问题的提出: 集体土地经营组织的治理(169) 二、 分析框架: 非正式的文化网(170) 三、 乡村社会中的文化网与权威(172) 四、 讨论与总结(178) 参考文献(180) 后记(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