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图书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致谢
1 新自下而上城镇化与扩展的流空间 1.1 自下而上城镇化进程△1.1.1 自下而上城镇化的概念内涵/1.1.2 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发展阶段/1.1.3 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典型模式/1.1.4 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1.2 新自下而上城镇化进程△1.2.1 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空间特征/1.2.2 长江三角洲电子商务产业的空间特征/1.2.3 新自下而上城镇化进程的特征 1.3 流空间的扩展与淘宝村的研究△1.3.1 流空间的扩展与地方空间的价值/1.3.2 新工业空间、邻近性与集聚/1.3.3 淘宝村的研究价值与当前进展
2 中国淘宝村的区域分布 2.1 区域分布特征△2.1.1 地理空间特征/2.1.2 区域梯度格局/2.1.3 边缘区位浮现 2.2 集聚与裂变△2.2.1 三大区域的空间集聚/2.2.2 持续的裂变式增长 2.3 增长下的消失△2.3.1 消失淘宝村的空间分布/2.3.2 淘宝村消失的多元机制
3 中国淘宝村的发展机制 3.1 综合发展机制△3.1.1 钻石模型/3.1.2 边缘革命 3.2 多元发展模式△3.2.1 自发成长模式/3.2.2 政府推动模式/3.2.3 “政府+服务商”模式 3.3 产业组织环节△3.3.1 研发环节/3.3.2 生产环节/3.3.3 运营环节/3.3.4 物流环节/3.3.5 配套服务环节
4 中国淘宝村的综合分类 4.1 “区位+产业”的两维视角△4.1.1 基于空间区位的分类/4.1.2 基于产业经济的分类/4.1.3 “区位+产业”视角下的综合分类 4.2 城市近郊型淘宝村△4.2.1 城市近郊工贸型淘宝村/4.2.2 城市近郊纯贸易型淘宝村/4.2.3 小结 4.3 城镇边缘型淘宝村△4.3.1 城镇边缘农贸型淘宝村/4.3.2 城镇边缘工贸型淘宝村/4.3.3 城镇边缘纯贸易型淘宝村/4.3.4 小结 4.4 独立发展型淘宝村△4.4.1 独立发展的农贸型淘宝村/4.4.2 独立发展的工贸型淘宝村/4.4.3 小结
5 中国淘宝村的空间演化 5.1 淘宝村空间演化特征△5.1.1 空间演化总体特征/5.1.2 独立发展型淘宝村/5.1.3 城镇边缘型淘宝村/5.1.4 城市近郊型淘宝村 5.2 市场与淘宝村的关系△5.2.1 互联网时代的分工与空间组织/5.2.2 实体专业市场与淘宝村的互动发展机制 5.3 创新知识的扩散与升级△5.3.1 理论框架建构与经验研究方法/5.3.2 淘宝村创新知识的扩散过程/5.3.3 淘宝村创新知识的升级过程
6 中国淘宝村的治理转型 6.1 淘宝村多元化治理格局形成△6.1.1 基层政府治理重心转移/6.1.2 村级治理能力的激活/6.1.3 新兴治理主体的崛起 6.2 淘宝村非均衡治理格局变迁△6.2.1 增长主义惯性下政府治理的失衡/6.2.2 利益交织冲突下村两委治理的弱化/6.2.3 主体意识缺失下村民治理的边缘化/6.2.4 经济组织成为名不符实的治理形式 6.3 淘宝村治理的困境与现代化转型△6.3.1 淘宝村的中等收入陷阱/6.3.2 淘宝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7 中国淘宝村的规划应对 7.1 乡村规划转型△7.1.1 重视差异的分类规划引导/7.1.2 自下而上的规划方式转型/7.1.3 面向实施的规划成果转化 7.2 特色小镇规划△7.2.1 立足区域,构建线上、线下高度整合的产业体系/7.2.2 自下而上,需求导向下的空间定制/7.2.3 要素整合,打造多元融合的特色风貌 7.3 跨界协调规划△7.3.1 跨界协调机制的特征/7.3.2 跨界协调规划的编制
8 移动互联网、新乡村与新型城镇化 8.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乡发展△8.1.1 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8.1.2 城乡互动方式的革新/8.1.3 城乡社会参与度的增强 8.2 新城乡关系重构“明日的田园城市” △8.2.1 新乡村是“流乡村”/8.2.2 明日的田园城市产生于流空间/8.2.3 新乡村需要“精明收缩”的综合规划
2 相关文摘
序一
十分欣喜地读到了罗震东博士撰写的《新自下而上城镇化:中国淘宝村的发展与治理》一书。这是对中国特色城镇化—自下而上模式的延续探索,更是对中国淘宝村发展系统总结的新作,无疑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是世界奇迹。14亿人口的中国以30多年时间完成了西方等发达国家百年努力的城市化的主要进程,2011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超过50%。其更为显著的特点是,在拥有广大农村地域和大量农业人口的背景下,开创了二元的城镇化模式,即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为中心自上而下的城市集聚模式和以乡镇企业为动力、以小城镇为载体在广大乡村地域开展的自下而上的就地城镇化模式。两种模式相互作用,完成了大量农村人口的职业和空间转移(包括流动人口)。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新兴科技产业的兴起,生产要素进一步趋向经济效率更高的大城市地区集聚,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集聚成为21世纪初中国城镇化的主流。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新动力的推动下,生产、流通、消费,规模、速度、布局,结构、形态、连接,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方式、新的载体。作者敏锐地觉察了这个城镇化发展中似曾相识又具新意的新现象、新特点、新征兆—一种新的自下而上模式。而淘宝村这一来自基层(乡村)的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和新空间在中国的迅猛崛起及显示的强劲活力,更为新自下而上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佐证。由此,也启示和引发了作者以新城镇化规律和淘宝村发展相结合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互动的研究过程,而本书即研究的一大成果。其建构的以首末两章的城镇化理论探索和以中国淘宝村为中心的六章系统研究的全书逻辑框架,正是作者探理求实的研究原则和思路的反映。
作者在对前人关于自下而上的概念内涵、发展阶段、典型模式、动力机制等方面做了简洁阐析的基础上,首先鲜明地指出,第一,新自下而上的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乡村地位、规模和职能的跃迁过程”;第二,这个跃迁过程是由“乡村创业草根利用低成本创业环境、本地非农产业基础或农特资源优势,通过信息网络(电商平台)进入区域或全球生产体系”而实现的;第三,这个进程“同时也是‘流空间’进一步发育和扩展的过程”。其后,就开始了以电子商务特征分析、新城镇化特征总结和流空间扩展为中心内容的全面研究。
作者对电子商务的特征分析不是传统的特征“描述”,而是把电子商务与淘宝村的研究和乡村振兴、扶贫及新型城镇化战略联系起来,“乡村电子商务成为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力量”,从而大大扩展了研究视野。同时,基于电子商务对中国乡村的影响远大于淘宝村以及是淘宝村研究的基础这个认识,作者从县域—电子商务扶贫的主战场和长三角—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最高地区两个层面对电子商务发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中网购水平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省域层次上,中国县域网购水平呈现较为显著的东南沿海向内地梯度分布,而县域单元上东南沿海地区县域网购水平呈高水平扩散,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区域呈低水平离散分布特征的结论。在对长三角电商产业的空间特征分析中,首先指明了电商发展与中国庞大制造业基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指出“新经济并非是对传统经济的革命”。由于电子商务交易内容通常以日常消费品和工业品为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传统制造业,并在物流体系上呈现出地理空间的影响。作者指出长三角电商分布的总体格局呈现“上海—苏州—杭州—义乌”组成的沪义集聚带和“温州—台州”组成的温台集聚带两大集聚带。全球城市上海与全球小商品之都义乌的连接,将上海、苏州、杭州、义乌四座具有不同全球职能的城市串联成全球化产业空间,从而出现了电子商务经济对传统空间格局的重构现象。这些分析结论对于认识新经济(信息经济)对空间的影响是颇有启发的。其后,进一步划分了电商企业类型,即生产加工、经销批发、招商代理、商业服务四种类型。接着,以生产加工类(占电商的67%)为主,分析企业主营产品信息和五大产品类型一级、二级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即主营产品以日常生活消费品及其包装材料居多(浙江胜于苏南),更为靠近消费端的轻工业产品在电商市场拥有更大空间,工业品原材料和工业品企业集聚苏南、上海,消费品电商分布以浙中地区为主,沪义集聚带是长三角电商的核心地带,等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电商活动的轨迹。
通过上述研究,作者归纳总结了新自下而上城镇化的三大特征:跃迁的就业非农化(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跃迁,是自下而上进程的标志)、全面的生活现代化(电子商务为城乡之间搭建双向流动的新渠道,促使乡村生活现代化同步进行)与集约的空间城镇化(乡村电商初期发展与乡村存量空间高度兼容,功能就地城镇化,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期乡村空间出现现代化改造和综合化扩张,直至电商特色小镇发展)。这也是对新城镇化特征的新论断。
作者对流空间研究十分重视,指出“比较上一轮与新自下而上城镇化进程的最大差别在于流空间的扩展”“流空间在乡村地区的扩展是信息时代的新城镇化进程”“淘宝村、镇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就是流空间扩展的具体物质空间体现”。作者依据卡斯特对流空间三个层次的界定,详细阐述了淘宝村、镇对流空间规模和内涵的扩展,特别对第三层次占支配地位的管理精英—创业草根的发展过程及其“重塑中国乡村的空间与社会结构”的作用进行深刻分析和评价。这些关于创业草根的“城镇化的人推动人的城镇化”的论点是颇为发人深省的。作者对流空间和地方空间关系的分析也颇具见地,明确指出“流空间扩展并不意味着地方空间的收缩”,认为“流空间和地方空间是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出现的一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时空概念”“是互动且交融的关系”,并从新功能空间、邻近性和集聚三方面对流空间和地方空间的互动交融过程进行解释,探索其内在的空间组织规律。
作者把淘宝村作为新城镇化理论探索的重要对象,认为淘宝村“这一发端于中国信息时代的新现象改变了30多年来中国城乡要素流动关系,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次结构性改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淘宝村也为流空间理论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深刻的分析对象,为中国城乡规划理论创新提供前沿、坚实的实证基础”。但当前对淘宝村的研究尚属初发阶段,实践超前于理论,需要加快研究步伐。作者依据起始于2011年以来的学术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淘宝村的研究做了概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发展近10年的中国淘宝村进行了从区域分布、发展机制、综合分类、空间演化、治理转型、规划应对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这六章总的特点是信息丰富、实例充实、观点新颖、叙证论结合,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珍贵的近10年来中国淘宝村发展现状、过程、动因、问题与未来的全景图。
本书从省域、县域、区域梯度格局(东、中、西、东北)、边缘区位等地理空间阐述淘宝村区域分布特征,勾画出淘宝村高度集聚于东部沿海北、中、南三大集聚区的状况,揭示了新增淘宝村呈现的县域邻近裂变式增长现象,并以山东曹县、广东普宁为例,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和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对淘宝村消失现象及其机制做了说明,提示在市场竞争下需要重视和关注这一问题。
中国淘宝村的发展机制是研究重点,作者以大量数据和鲜明的案例进行深入探讨。首先,作者认为“淘宝村形成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对乡村地区物质空间和社会系统全面重构的过程”。其构建了由淘宝村发展的创业草根、主营产品、设施支撑、政府扶持四大要素和“相互作用黏合剂”的乡村治理组成的钻石模型;描绘了淘宝村各驱动要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从1.0—3.0的演进机制,提供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淘宝村发展的过程。其次,对比科斯和王宁所提出的由民间边缘力量进行的自下而上改革的“边缘革命”的论点,认为中国从乡村开始由电子商务推动的淘宝村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边缘革命”,指出淘宝村发展的“边缘区位、边缘人群和边缘产品的三重边缘属性,使淘宝村成为新时代成色十足的边缘革命的典型,并成为改变中国城乡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作者还对“三边”特点做了具体的叙述,打开了我们认识淘宝村的新视野。最后,结合实例总结了淘宝村发展的自发成长、政府推动、政府+服务商三种发展模式,并进行了具体阐述。
分类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特色和重要方法。作者从“区位+产业”的二维视角,对基于空间区位的分类(城市近郊、城镇边缘、独立发展)和基于产业经济的分类(农贸型、工贸型、纯贸易型)加以组合,共划分了七类淘宝村,并以实例对其基本概况特别是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进行详细阐述,使读者对中国淘宝村有了明晰的概念。
中国淘宝村空间演化是作者着力最多的部分(六章中篇幅最多)。作者首先概括空间功能日趋多元、空间结构快速重构、空间密度显著提高三个空间演化总体特征。然后,按淘宝村的区位分类,详细阐述了独立、边缘、近郊三类淘宝村的空间演化状态;同时,对市场和创新知识扩散、升级两方面进行讨论,并以实例详细分析其与淘宝村发展、空间演化的关系。其研究的视角、深度和观点是本书重要的创新和亮点。作者指出“专业市场和淘宝村都是极富中国特色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产物”,强调实体专业市场在淘宝村形成发展中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其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与传统时代专业化分工与空间组织的区别,并以义乌和曹县淘宝村集群的实例探讨了实体专业市场与淘宝村的互动发展机制和空间组织关系。在当前的创新时代,作者同样把创新作为淘宝村发展的新动力,通过构建多维邻近性与淘宝村创新知识产生、扩散与升级的互动理论解释框架,并结合中国淘宝村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的沙集—耿车区域的实例,分析其空间和创新知识扩散的演进路径,又利用专利数量数据深入分析社会邻近性、组织邻近性、认知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等多维邻近性及其对淘宝村产品创新知识扩散的影响,从而提升了淘宝村发展的理论支撑。
发展和治理是事物健康发展的连续和互促的整体。淘宝村作为新事物,更需要通过治理达到健康、持续和更高质量发展。作者在界定乡村治理和治理变迁概念的基础上,从治理主体、治理行为、治理效应等方面来观察、认识电子商务驱动下的治理变迁过程,梳理当前淘宝村出现的治理困难,提出淘宝村治理转型的路径。作者指出由基层政府、村级和新兴治理主体构成的多元治理格局已经形成,揭示了淘宝村存在的非均衡治理格局变迁现象。同时,由于村民的阶层分化、电商产业发展的“内卷化”、乡村空间建设无序、乡村公共服务功能供求失衡等,淘宝村已经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从而在反思乡村治理历史过程后提出乡村治理转型的目标和关键要素,特别强调了“新乡贤”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为淘宝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规划工作者很自然地会把规划这个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手段引入淘宝村研究的主要内容。作者按三类淘宝村提出差异的规划引导方向,根据淘宝村特点,设计了村民主体参与的多方协作规划和陪伴式动态规划等自下而上的规划方式,并对特色小镇规划和跨界协调规划做出具体的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规划思路。
作者以移动互联网、新乡村与新型城镇化的探讨作为本书末章和全书的理论归结。作者指明“淘宝村、电商城、创新集群、科创走廊在城乡大地纷纭众出”标示着“中国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的新型城镇化时代”,认为“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都是新知识和新理论爆发的开端”。因此,面对“淘宝村、镇这个国外无先例的新自下而上城镇化进程”,虽仅属“开始”,但“足够惊艳和深刻”,对此“城乡规划学科不能缺席”,应该勇于探讨。正是本着这种“担当精神”,作者提出一些颇具启迪、发人深省的新观点。作者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变化,指出城乡数字鸿沟缩小、互动方式革命和社会参与度增强预示着新城乡关系的到来。通过对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期的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霍尔的“社会城市”著作及其思想的解读,作者认为在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和建立在数字革命基础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在城乡关系的巨变中,应当有新的田园城市出现。由此,作者应用在首章中提出的流空间的概念,深入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城乡流动的新特点,从流空间解读,重新定义了城与乡,并以实体和虚拟、集聚与分散的组合,形成了四种不同的城乡界定;对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三磁铁引力格局的变化,大胆提出了“新乡村是流乡村”和“明日的田园城市产生于流空间”的创新观点。这些分析方法和论点无疑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理论的创建具有积极的促进和牵动作用。本章最后以新乡村需要“精明收缩”的综合规划作为结束。
纵观全书,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推动下的城镇化研究对于乡村振兴和扶贫战略的实施,对于长久以来影响城乡互动和乡村城镇化问题的破解,对于宏大的、奇迹般的中国城镇化发展经验的总结及其理论的探索都具有启迪、开创、试探、求索的意义。至于本书对中国淘宝村发展的全景式描绘和系统阐述以及充满激情的言词和闪光的观点也足以给读者满满的学术享受。为此,我愿意推荐这本书。同时,虽然淘宝村这个新生事物还在发展,新城镇化进程尚在推进,对它的研究探索尚属初发,书中的观点也需要进一步辨正、充实、提升,但对于中青年学者这种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我是充分肯定和支持的。
震东索序,欣然命笔。是为序!
崔功豪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19年8月16日
序二
作为空间象征表现的Architecture这个西欧词汇,通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汉字转译为“建筑”,进而进入中国的文化与专业及学院的历史移植路径。与前者相比,Urbanization这个词汇更为直接关系着学术与政治关系,纠结着字词建构与社会实践。 最先,通过日本在清末民初的历史移植路径,20世纪30年代的“都市化”措辞,由于潜藏了经济发展简单等同于现代化、都市化、西方化的预设,在50年代之后成为政治上的否定词汇;而“城市化”则在苏联影响下,结合乡村一词连用为“乡村城市化”,在政治实践之下,造就了现实里被压抑的城市化。在国家重启现代化改革之后,20世纪80年代自下而上的工业化与小城镇发展,“城镇化”被国家、学院及专业者期待能走出自身的历史特色。然而,对照现实里脱离实际的种种半城市化、土地城市化、驱赶型城市化问题,2012年之后,“新型城镇化”措辞大幅增加,成为主导性措辞[1]。这时,“新型城镇化”成为激励经济转型的国家政策,结合“互联网+”的国家政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横渡恶水深处时的踏脚之石。若是套用这个措辞,认识1978年后逐步纳入世界经济后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空间演变模式(The Pattern of Socio-Spatial Evolution)的关键词,似乎就可以说是“网络化的新型城镇化”(Networked Urbanization)。
罗震东教授的新书正是针对“网络化的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发问,是县域电子商务的空间与社会演变过程的经验研究,主要根据2013年之后浮现的淘宝村资料。其系统地让我们看到,以东部沿海区域带头先行,都会区域的外缘在自下而上的小商品生产与非正式经济、乡村工业与小城镇发展历史的土壤里新生事物萌芽的轮廓。在新浮现电子商务的生产与流通支持的新乡村与城镇,网络技术支持的过程成为重点,网络与节点才是关键,流动空间重新改写了地方空间,这是流动空间形式的网络社会生产。在国土领域之中正在进行的这些精彩个案,再现了当前网络化中国的信息经济与网络社会的空间与社会剧变,它们在新的城乡关系下赋予乡村与城镇新的意义,也是当前最重要的都市研究主题。
夏铸九 台湾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童寯讲席教授 2019年8月14日
参考文献 [1] 许皓,李百浩. Urbanization在中国:从都市化到新型城镇化[J]. 城市规划,2019,43(2):22-28.
前言
对于淘宝村以及乡村电子商务的关注和持续研究,源于五年前的一次没有预期但喜出望外的乡村调研。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从杭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到“美丽杭州”行动规划,从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到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关注的重点始终是较为宏观的经济、社会与空间发展问题。宏观研究的基础是扎实、充分的数据分析,发展战略的判断和决策更不能离开全面、综合的数据支撑,然而,好的数据往往难以获得。为了支撑相关研究,我们探索过高铁班次、电信话务量、企业联系等多种新型数据,尝试通过各种流要素间接地反映城市间的动态关系。物流显然是最重要的流要素之一,但如何获取全国或者区域尺度上的物流数据呢?我们想到了淘宝“双十一”当天的交易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面数据,量大而且覆盖面广,通过货物的收发地信息可以生动地刻画中国城市间基于物流的联系强度。于是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马云先生写了一封邮件。邮件很快得到了回复,虽然没有获得我们希望的数据,但我们被邀请参加阿里研究院的“活水计划”。在“活水计划”的安排下,2015年7月我开始了第一次淘宝村调研。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镇开始,依次走访江苏省新沂市、沭阳县、睢宁县等县市的淘宝村、镇。由于长期做城镇化研究,我对于中国乡村的衰落与凋敝早有认识,对于淘宝村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多的期待,然而在调研结束的路上,我和同行研究生的心情都不能平静。当晚写给阿里研究院官方网站的文章就以“新乡村巨变”为题,文章的第一句—“一场暴雨过后的七月末的黄淮平原骄阳似火,一场做足准备的‘淘宝村’调研依然超出意料,比大地还要火热的农村电商正在静悄悄地推动乡村巨变”,真实地记录了我当时的心情,也就此开启了我专注淘宝村研究的旅程。
从区域宏观规划到乡村微观研究,内容与尺度的巨大转换并没有让我有一丝的不适。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无论是区域战略还是乡村发展,核心主题都是围绕城镇化,旨在揭示中国城镇化的真实面貌,探索可持续的健康城镇化的可能路径,不同的只是视角的变换;其二,微观研究往往能够更加准确地检视宏观战略与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呈现面上研究所不能深入的细节差异,给予宏观研究更加多元和清醒的认知;其三,深入乡村,深入淘宝村,让我的内心更加踏实和喜悦。相比于宏观战略中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与利益博弈,规划实施中的多种约束以及难以落地的沮丧,脚踏实地的乡村调研以及基于调研的发展建议和规划常常很容易被接受和实施。对于一个普通学者和规划师而言,这种被认可和尊重往往是最大的褒奖和鼓励。也正是心中的这种踏实和喜悦激励着我五年来跋山涉水的研究历程。从东部的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中部的湖北、河南、安徽,到西部的云南,足迹遍及8省30多个县市区,调查的淘宝村、镇数量更是早已过百。大量积极乐观、淳朴善良的淘宝村干部与村民,那些优秀的创业者和推动者,给予我们的感动和支持,让我们真正得以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作为新自下而上城镇化进程主要载体的淘宝村、镇只是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侧面,然而这个侧面却包含着许多揭示中国发展奇迹的秘密:安全、稳定、包容的大国秩序中的统一、巨大市场,上级考核与地方期盼共同激励的积极有为的地方基层政府,穿梭城乡、不甘贫困、吃苦耐劳的广大民众,善于学习、积极创新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技企业与平台公司。不可否认,在中国改革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不合理、不成功、不健全,然而如果能够积极地总结、提炼淘宝村、镇成功的经验,就会发现真实世界给出的解决方案既不高深也不复杂。科斯用“边缘革命”描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其实所谓的“边缘”恰恰在于自上而下管制的放松与自下而上创新的自由。淘宝村、镇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互联网技术所塑造的这一新的“边缘”。
基于全面认知淘宝村并积极引导其发展的目的,本书从中国淘宝村的区域分布、发展机制、综合分类、空间演化、治理转型和规划应对六个方面展开。区域分布和发展机制是对淘宝村宏观发展特征与机制的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力图呈现中国淘宝村发展的全貌;综合分类和空间演化深入淘宝村个体,旨在在微观层面揭示中国淘宝村发展的多样性,为针对淘宝村个体的规划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治理转型与规划应对则从淘宝村研究中“硬”的部分转向“软”的部分,尝试揭示经济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变迁,进而有针对性地给出引导和破解的办法。如果说六个章节的研究更类似于实证的话,那么首末两个章节则是在实证基础上的理论总结与创新。将淘宝村、镇的发展放在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流空间的扩展,而且可以看到我将其称之为“流乡村”的新空间的浮现,进而可以预见卡斯特与霍华德的结合—基于流空间的新田园城市。
五年来的淘宝村、镇研究让我对学术也产生了新的认识,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学术的价值在于通过广泛分享而祛魅并创造新的价值。移动互联网逐渐消弭了城乡数字鸿沟,并让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变得更加重要。好的学术将不仅仅是顶级期刊上的学术,发表的内容和传播的渠道或许更具决定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学术将进一步凸显好的内容和广泛分享的价值观。基于此,在踏实调查、扎实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开通了“南大空间规划”(spatialplanning-nju)微信公众号,迄今已发布20余篇与淘宝村相关的原创文章,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我们还将淘宝村优秀带头人和推动者请上南京大学的讲堂,让他们面对面地分享他们的经历和经验。这些广泛的分享与直接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让学术与真实世界不再隔阂。
罗震东 2019年8月28日于京沪高铁上
致谢
衷心感谢大量淘宝村、镇以及相关县市区的朋友们对团队调研所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支持,他们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郓城县、定陶区、牡丹区,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惠民县,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沂市,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沭阳县,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灌云县,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义乌市,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遂昌县,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普宁市,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澄海区,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竹山县,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孟津县、偃师市,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等地的相关领导、村两委以及广大村民朋友。特别感谢山东省菏泽市商务局苏永忠总经济师、曹县副县长王金杰博士、曹县大集镇党委王福成书记和安庆镇长、大集镇丁楼村任庆生书记和孙庄村孙学平书记,郓城县郑本栋先生、樊龙先生,博兴县湾头村贾培晓先生;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政协陈良主席,沙集镇东风村孙寒先生,宿迁市宿城区区委尹者刚常委、电商办周立法主任、耿车镇党委徐光良书记与大众村李军书记、邱永信先生,沭阳县新河镇刘丽萍书记、解桥村张展先生,连云港市灌云县陈新洪副县长、商务局李勇副局长;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白牛村张青女士,义乌市青岩刘村刘文高先生,金华市武义县商务局徐向阳局长,丽水市缙云县壶镇北山村吕振鸿先生,遂昌县赶街网潘东明先生;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刘庭州书记、蒋家明先生、庹涛先生,竹山县麻家渡镇罗晶晶先生;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军埔村许冰峰先生,普宁市电商办李荣俊主任和黄晓填先生、池尾街道陈耿乐先生;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县委牛正杰常委、商务局王智安局长、平乐镇黄少蒙先生,南阳市镇平县王洪涛副县长,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霍军政书记、霍红许先生;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吴文军副镇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苏俊坪先生、张江明先生等。他们为调研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启发。同时衷心感谢河南省洛阳市闪迅集团余珊珊女士及其团队,他们为我们的河南省调研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衷心感谢《南方农村报》的周晓凤女士、冼伟峰先生、陈志深先生、任海文先生,他们为团队的广东省调研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汪向东教授,清华大学刘鹰教授,北京大学邱泽奇教授,台湾大学张圣琳教授,浙江大学郭红东教授、曲江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崔丽丽教授,《新华日报》社内参部林培主任,陕西省共青团魏延安先生,南京大学丁沃沃教授、张京祥教授等师长给予团队诸多无私的指导和支持,在此特别致谢。尤其感谢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和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作为自下而上城镇化与流空间研究的泰斗,两位先生不仅一直大力支持淘宝村的研究,而且欣然为本书作序,令晚辈感激涕零。
感谢阿里研究院对于团队研究的大力支持,其中梁春晓老师、高红冰院长、陈亮先生、盛振中先生、张瑞东先生、郝建彬先生、赵保英先生、张晶晶女士、薛艳女生给予的帮助最多,再次衷心感谢。从参加“活水计划”研究到参与淘宝村研究报告的撰写,再到获评首届“淘宝村优秀研究者”称号,阿里研究院的同仁们给予团队的支持无所不在。
感谢《城市规划》杂志社石楠主编和潘斌编辑让“新自下而上进程”和淘宝村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顶级期刊上,这篇论文还非常荣幸地获得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会联合授予的“2018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感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邀请我在“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做主题报告,这是淘宝村研究第一次在中国城乡规划界的主流论坛上亮相。感谢《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执行主编王浩斌教授邀请我参加“空间政治经济学与新时代中国”专题学术研讨会的跨学科对话,将淘宝村研究介绍给哲学、社会科学界。感谢清华大学唐燕副教授邀请我在《城市规划(英文版)》(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上组织淘宝村研究的第一个英文专辑。感谢《上海城市规划》杂志社和王静编辑等同仁对于我们研究成果的肯定,鼓励我们更好、更快地做出新的成果。衷心感谢东南大学出版社的孙惠玉编辑,她的认真细致与热心是本书能够尽早与读者见面的坚实保障。
感谢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的于涛副教授、何鹤鸣博士、申明锐博士、陈浩博士、陈眉舞博士、耿磊主任、廖茂羽规划师以及已经任教于厦门大学的朱查松博士对于研究所给予的大量配合与支持。与他们的共事和讨论总能给我很多启发,形成新的观点。
感谢这五年来一直跟着我“东奔西跑,调研淘宝”的研究生们。他们不仅参与了大量的调研,承担了主要的数据分析、案例总结、图表绘制工作,本书很多章节的初稿也来自于他们的扎实研究。他们是郭轩、徐杰、周洋岑、单建树、陈芳芳、杨卓、周思悦、乔艺波、傅哲宁、朱旭佳、陈文涛、陈颖、周玉璇、项婧怡、盛钰仁、兰菁、饶叶玲、吴俊伯、曹义。其中单建树和乔艺波对于书稿的整理、校订做了大量工作,盛钰仁、项婧怡和曹义参与了图文整理和排版工作。
感谢我的父母和岳父母,没有他们对于我的支持和鼓励,我根本无法完成长期的调研与写作任务。最后衷心感谢我的妻子,她对于家庭的付出尤其巨大,而她在淘宝、天猫上的“电商实践”,不仅丰富了我们全家的物质生活,还让我这个只会上网买书的“小白”总能及时地了解电子商务的新规则和新动向。
|
|
| ||||||
|
| ||||||
|
| ||||||
|
| ||||||